本报梧州讯(记者/潘登通讯员/史秋兰)“这种便民就诊政策真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10月24日,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仁义村周屋组村民莫沛知出院后,激动地对该区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说。
莫沛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前段时间在梧州市中医院治疗。得益于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莫沛知入院时签订了《“先诊疗后付费”住院费用结算协议书》,不需交纳押金就可直接办理手续,出院时,医院通过一站式结算模式结报居民基本医疗报销、二次报销、政府兜底等补偿部分,个人自付不超过10%。其住院期间医疗总费用7461元,医保报销4532元,二次报销1676元,政府兜底544元,自付708元,报销比例达到90.5%。
据统计,今年1-9月,长洲区共兜底支付15.35万元,让2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受益,通过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切实降低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新闻推荐
针对本地宝巾花品种少、花色单调等问题,藏身于太和公园的这个培育基地,在宝巾花栽培与繁育方面攻关克难 让宝巾花开出新“花”样
本报记者吴艳虹通讯员张艳萍10月28日,在梧州市太和公园(梧州市动物园)宝巾花(三角梅)培育基地,记者看到姹紫嫣红的宝巾花争相开...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