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西堤路的梧州市日用化工厂旧址。(资料图片)
梧州市日用化工厂上世纪90年代初连年创税利双超1000多万元,而成为梧州市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获梧州市先进企业称号。
新中国成立前,它是一间小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这个小厂时,只有46名职工,年产肥皂120吨,全年产值仅14万元;1958年更名为中国油脂公司梧州炼油厂并开始生产香皂;1962年才正式定名为梧州市日用化工厂,并增加一项精甘油生产。 1978年,梧州市日用化工厂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机,乘着改革春风,日化人甩开膀子干,干出成绩,干出实效,生产突飞猛进。
上世纪80年代,梧州市日用化工厂紧跟时代的步伐,开足马力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各项经济指标跃上梧州市工业战线前列,成为梧州乃至广西一间生产肥皂、香皂、牙膏、洗涤、化妆品等日用化工产品,且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性企业。1984年,全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大关;1985年,产值达3750多万元,产品产量、质量稳步上升,经济效益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满足人们日用生活及市场的需要,日化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从产品中求发展”,开展科学试验,技术攻关,改革工艺流程,研制开发新产品,田七药物牙膏从1973年开始研制,经过5年多时间及数百次试验,并与大专院校、医院作检测及临床试验,1978年才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同年生产田七药物牙膏200多万支,各地客商纷纷上门订货,产品供不应求。
田七药物牙膏产量逐年递增,1984年4100万支,1985年达5000万支。产品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获得市、自治区、轻工业部奖励,田七药物牙膏、川参特效中药皂、建国肥皂、奇美净洗洁精、天麻首乌洗发精、奥奇丽营养皂、貂油皂等产品先后获市、自治区、国家轻工业部名、优、新产品奖及科技成果奖、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奖。日化系列产品畅销贵州、云南、湖北、江苏、北京、香港等地,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1968年秋天,为支援梧州建设,周振龙和爱人范成芳毅然离开江苏来到南方小城梧州,一头扎进了梧州市日用化工厂。年轻的周振龙不怕苦,不怕累,同工人师傅一起上夜班干粗活,流汗水。1981年,日化厂主要生产肥皂的车间,生产徘徊不前。这年秋天,厂部安排周振龙当肥皂车间的领导,他先从健全车间的规章制度入手,然后,改革煮脂新工艺流程,肥皂的质量、产量也骤升了三成。
1984年6月,周振龙被任命为梧州市日用化工厂厂长。他先到车间、仓库检查,发现仓库里肥皂、牙膏、洗涤液,产品堆积如山。厂部会议上,周厂长发话说:“当务之急,是如何把这些积压在仓库的产品尽快地推销出去。”大家一番热议后,决定落实任务,给供销科承包销售。为打开产品销售之路,厂长在职工中挑选34名精明能干的销售人员组成一支浩大的促销队伍。销售人员奔赴各城市的大商场、县城的百货店,积极努力推销产品。当年春节之前,这些积压的肥皂、牙膏产品,几乎全部推销完了。仅此促销之举,就给企业多创造了300多万元的利润。
1992年,梧州市日用化工厂组建成梧州市日用化工总厂。梧州市日用化工总厂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团结着一批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日化人,他们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拼搏,上世纪90年代初,连年创造税、利双超1000多万元的佳绩。1994年,该厂改组为梧州日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组建为广西奥奇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奥奇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跻身于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国化学工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2002年改制为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
刘道德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元冬通讯员朱叶静)近日,梧州学院首届“梧院双创”文化节开幕式暨创新创业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首映会,在学院...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