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晓钧(左一)心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
于晓钧(左一)正在参与急救。(本组图片由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提供)
“各位乘客请注意,本次列车5号车厢有一乘客突发疾病,急需医护人员救治……”
12月6日下午5时36分,在一趟从梧州驶往南宁的动车上,列车广播传来寻找医护人员的呼叫。此时,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于晓钧听到广播后,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加快脚步向5号车厢跑去,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病人做出了相应急救处理,赢得救治时间。
“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自1995年走上医生岗位的于晓钧,正如他所言,24年来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医术为伤者护航。
救死扶伤,动车上挺身而出救危重病人
今年12月,于晓钧任荣获2018至2019年度“广西优秀急诊科主任”称号,12月6日他前往南宁的目的之一便是参加颁奖仪式。这一趟旅途,他没曾想过会遇上急救事件,但遇到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行动践行了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
“病人吐了一身血,地面也满是血,情况危急。”回忆起当时救人的情况,于晓钧还历历在目。当听到动车上急促地广播有旅客突发疾病需要救助的消息时,他立即跑到患者所在的5号车厢,“我是医生。”面对情况危急的病人,拥有多年急救经验的于晓钧在表明身份后,随即为病人进行了急救。
检查生命体征、量血压听心率、稳定病人情绪……经过一系列急救措施,于晓钧了解到患者神志清楚,但皮肤湿冷,呕吐多次,出血量约为800毫升至1000毫升,呈暗红色凝血块……观察情况后,于晓钧初步判断患者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失血性休克,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就近下车抢救。
为了抢救生命,于晓钧同时把患者的情况发布在广西灾难医学分学会成立筹建微信群等微信群,寻求同行的帮助,寻找离动车最近的医院救助患者。当他知道列车前方准备到达贵港站时,他马上联系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请求派出救护车接应。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于晓钧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直到顺利交接给当地的医护人员后,他为患者牵挂着的心才放下。
动车上救人事传开后,同事都为于晓钧感到骄傲,纷纷在朋友圈称赞他。于晓钧却云淡风轻地说:“没什么,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遇到这样的患者,处理措施及时正确,就多一分希望,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在于晓钧心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更是急诊科医生的责任。
冲锋在前,奋战在最危急抢救一线
12月5日,狮卧山发生火灾,当天晚上,原本已下班休息的于晓钧取消了休息计划,赶回医院,整晚指导并启动应急小组全员待命,做好接诊火灾受伤群众的准备,并指导同事帮助火灾附近养老院老人进行安全转移。
急救,与死神抢时间,是于晓钧的职业特性,“繁忙”“加班加点”是他的日常状态。急诊科实行365天24小时无缝急诊制,为抢救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作为一名急诊科医师,他十年如一日地救死扶伤,用行动诠释着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
“学医需谨慎,一做急诊深似海,从此自由是路人。”这是一句看似打趣、实则无奈的急诊人的真实写照。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作为一名“老急诊”,于晓钧亲身经历过许多重大事件。
刚参加工作不久,于晓钧遇上了梧州市“5·8”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中毒事件,39名市民误食中毒后被送往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抢救。那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年轻的他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睛,奔走在病人之间,仔细地查体、治疗、记录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当年医疗条件欠佳,监护仪不够、呼吸机不够,也没有床边血液透析技术,所有的操作和治疗基本靠医护人员的眼睛、耳朵去判断。于晓钧累地双眼不受控地流泪,看东西一不集中就模糊。但是,当看到患者一个接一个好转时,他忘却了所有的艰辛,也更坚定做一名好医生的目标。
多年来,作为“老急诊”,于晓钧数不清自己曾参加过多少次危重症抢救,曾挽救过多少个垂危的生命。无数个深夜里,他从家里赶到医院,只为抢救病人。同事都笑他是“拼命三郎”,他笑了笑,继而严肃地说道:“患者带着强烈的求生愿望来找我们,所以别说‘三拼’,哪怕是‘拼全命’也值得。”
初心不改,推动急诊重症新发展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于急诊科医生而言,每一次的抢救都是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于晓钧坚信急诊急救是患者生命的保护神,急诊发展越成熟,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可能性更高。
为此,于晓钧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明白急诊医师不能单单局限于急诊急救事业,还要建设“遍地开花”的急诊医学部。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创建了梧州市第一间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并通过强化院前移动ICU的实力、优化急诊科绿色通道的流程,把急诊科亚专科发展与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等三大中心互相融合,形成了大量实用性强的新临床路径和新诊疗流程;借助“扁鹊飞救系统”的优势,推动了“互联网+急诊”业务。此外,于晓钧还和同事们一起创建了梧州市首家急诊医学重症监护病房,打开了急诊重症发展的新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表现出色,于晓钧现担任广西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以及广西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委员,并先后被评为梧州市抢救先进个人等。
对这份干了24年的工作,于晓钧有着自己的理解:“生命很神圣,鲜活的生命可以转眼即逝,而很多情况下,通过医生的努力争取,却可以使之复活,每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我都很有成就感。做一名‘急诊人’,我无悔。”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男子在饮酒后驾驶助力车追尾他人,不仅不知反省,而且还拿出U型锁打砸对方车辆,并对车主进行人身攻击。近日,经梧州市...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