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生通力合作烹饪美味。
小记者们翻土除草,体验劳作的艰辛。
一位小记者家长兴奋地展示摸田螺的收获。
池塘里,小记者们纷纷弯腰摸田螺。
为助力文旅产业复苏,促使青少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体会劳动之美。近日,由梧州日报社小记者联盟组织的“亲子童游趣富万”研学活动,走进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30多组小记者家庭到这里体验了一把农耕之乐。
乡村文化体验 新
上午9时,一辆满载着欢声笑语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富万村,停在了连心广场。大家兴致勃勃,迈着雀跃的脚步,探索了解千年古树“连心树”“金桂树”的历史底蕴,了解富万村的概貌。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生态腐竹的制作过程:过滤好的豆浆,冷却凝结成一片薄薄的豆皮,老奶奶用一把像梳子大小的模具,把豆皮轻轻地拨到锅的中间,双手耐着高温慢慢地把豆皮撩起来,挂在竹子上晾干,一片手工腐竹就这么诞生了。
据老奶奶的介绍,传统手工腐竹使用柴火灶烧火,这是一门技术活,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然水太沸腾,腐竹就无法成型。小记者甘楚淇深有感悟地说:“原来手工腐竹是这样子制作的,果然是‘慢工出细活’。”
合力烹饪饭菜 香
活动中,小记者家庭被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拿碗筷、盘子,有的去捡柴火,有的负责烧菜。小记者们纷纷上场,脱掉外套,卷起袖子,麻溜地烧水煮汤,烧起了柴火……有些小记者一看就是家务活儿小能手,有些则稍显生疏一些。“你再等会儿,等水烧开了再放菜煮汤。”小记者覃子韫耐心指导着年纪稍小的弟弟覃启璋。
烹饪可不仅仅是小记者的事,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家长们也加入“厨师”比拼中来,掌勺、翻炒,完成最重要的步骤。“我们是第一次用这么大的锅,炒这么多人的菜。第一次和孩子通力合作使用柴火灶、大铁锅炒菜,虽然胳膊都酸了,但是很有意义。”小记者黄子谦的爸爸一边掌勺一边笑道。
田间劳作乐趣 多
迎着晴朗的好天气,正是劳作干活的好时候,小记者们兵分两路,或翻土播种,或到田间池塘摸田螺,感受着乡村劳动的艰辛,也享受着收获的快乐。
小记者和家长们一起撸起衣袖,卷起裤腿,挎上篮子,弯下身子一步一步地摸索着水下的“好家伙”。“啊,看我摸到了一个超大的田螺,比一比。”“爸爸这边很多田螺,你快过来我这边。”田间地头里,回荡着亲子间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另一边的田间土地里,10组小记者家庭正挥汗如雨地拿着锄头不停翻土除草,把杂草除掉,松土,埋下玉米种子,动作一气呵成,表现出了极高的独立能力和协作精神。
“以后在家里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减轻负担,同时还可以体验劳动的乐趣。”小记者李相潮说。
(覃竞仪 文/摄)
新闻推荐
让退役军人能力更强就业更广 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全力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本报讯(记者柳双)“促进会成立以来,完成了党建文化区、讲习区、培训区、阅览区等功能分区建设,已完成推荐就业200多人,入驻企...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