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饭桌上大多少不了一味汤,一顿宴请基本的配置就是四菜一汤。小时候也总被妈妈逼着喝汤,少吃点肉,原因是相传汤的营养比肉高。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以至于被扔掉的总是肉渣渣。直到最近喝汤时灵光一闪,认真思考了一下,这种说法真的有科学道理吗?
营养都在汤里,不在肉里?其实不然。
首先,无论鸡汤、骨汤还是鱼汤,汤中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本身。鸡汤中的蛋白质仅为肉中的1/10左右,汤中更多的是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物质。
其次,汤中更多溶解的钙、铁等无机盐的含量不足肉中的1/6,而一碗骨头汤中钙的含量更是仅有几毫克,远低于人们对骨头汤中钙含量的想象。
由此可见,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高,远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素正常的每日所需。
因此,从营养学角度说,肉相比汤更富有营养,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质量更好,氨基酸种类也更丰富。
不过最科学的食用方式还是肉汤同食、适度摄入,人体才能更全面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汤熬得越久越浓,营养越高?
烹煮时间与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越久越好。很多地方煲汤一般需要2~3个小时,炖则需要4小时左右。但其实,肉类煲汤时如果烹煮时间过长,反而易导致脂肪含量上升,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破坏。
煲汤应该针对不同食材和营养需求调整时间,一般大概1~1.5小时即可获得较好的营养价值。
鸡肉、鸭肉等肉类煲汤炖1~1.5小时,骨头汤为2个小时,汤中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基本可达到峰值,时间过久反而下降,影响口感也缺少了营养价值。
鱼类熬汤30分钟时,氨基酸等含量较高,鱼肉肉质细嫩。熬到发白即可关火,此时鱼汤的口感醇厚,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最高,时间过长鱼肉的纤维会变老、变粗。
饭前喝汤好还是饭后喝汤好?
不同地方的人对喝汤的讲究也各有不同,南方特别以广东为代表的常常习惯先汤后餐,而多数北方城市则习惯先餐后汤。
餐后喝汤会稀释胃部已经和消化液混合好的食物,一定程度影响胃部的消化吸收功能;
吃饱后再喝汤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
餐前喝汤可以对食道和胃部起到润滑保护作用,还会减少饥饿感,从而帮助减肥。
因此,建议在餐前一段时间喝汤,让口腔和食道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促进消化液分泌。
煲汤不应先放盐。先放盐会使蛋白质更快凝固,导致鲜味不足,起锅前放盐,可使肉质保持鲜嫩。
而且最好用冷水煲汤。食材中的蛋白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慢慢溶解于水中,汤的味道会更加鲜美。
煲汤时间维持在1~1.5小时之间,可获得较好的营养价值。
(图文由梧州市科协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通讯员邵炜娟樊钇辰)近段时间,梧州市一名男子陈某因讨钱未果,采用恶意举报的方式,多次拨打110报假警,想以此...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