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雯 通讯员 何至逢 梁洪华)近年来,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林下养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截至目前,该联社累计发放林下养殖贷款4000多万元,支持发展林下养殖户近200户,以及养殖联合组织2个,为当地林下养殖业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
扶持发展林下养殖
畜牧养殖是一项传统的农村产业,多年来,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农民大多采用一家一户式的庭院养殖、村内养殖模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针对这一情况,藤县农信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扶持养殖示范户入手,坚持因时制宜,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开展“送科技、送资金、送技术”下乡活动,鼓励农民走出村庄养殖,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畜牧养殖,帮助农民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的路子。
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户和合作社,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对林下养殖户实行优先贷前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核发贷款证等优惠政策,同时,开通“绿色贷款通道”,推行阳光办贷,贷款利率比其他贷款低10%,养殖户可凭信用社核发的贷款证,持“两证一章”直接到信贷专柜办理贷款手续。对有一定能力、技术和规模的养殖户,适当扩大授信或贷款额度,让诚实守信的农民得到实惠。
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藤县林下养殖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农村青年等纷纷在家门口创业,涌现出大批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实现了规模养殖。2008年8月,藤城镇陈天杰等12名农民在潭东村成立藤县天杰养猪专业合作社,投资550万元,建成标准化猪舍5500平方米和17幢生产用房,并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实行企业化管理、无公害化生产和标准化养殖,同时,猪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后,排放到鱼塘或灌溉果林,形成“猪—鱼—果”生态型经济。2010年,该合作社希望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得知信息后,立即向该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200万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得到资金支持后,该合作社迅速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该合作社产生经济效益300多万元,不但带动社员走上致富路,同时也带动周边40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金融创新促进发展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林下养殖业发展,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青年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库区移民补助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增加贷款支持的力度。同时,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理运用人民银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有效增加对林下养殖业的信贷资金投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庆镇均平村村民朱名贤2005年创立三黄鸡养殖场,成立之初遇到了资金短缺和技术问题。“刚开始,遇到了技术问题,养的鸡不能成活,但每月我还要继续在管护、人工工资、肥料等方面支出20000多元,资金周转不灵,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朱名贤回忆说。
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得知情况后,当天就安排信贷员到该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第二天就向朱名贤发放“青年创业贷款”70000元,解决了朱名贤的“燃眉之急”。2006年,朱名贤的养鸡基地共养殖巨东鸡近20000羽,到2009年扩建到六个鸡场,养殖规模也发展到50000多羽,年收入70000多元。现在,朱名贤还筹资在鸡场里面开辟一定规模的渔场和果场,养殖鲤鱼等4000条,种植马水橘70亩,逐渐发展成系统的立体养殖基地。在朱名贤的带动下,两年来,该镇农民转变传统家庭式养殖方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养殖已成为农户的“摇钱树”。目前,龙头十丈岗林下三黄鸡养殖小区入驻农户13户(其中有朱名贤等养殖大户3户),建有鸡舍38个,三黄鸡存栏10万羽,年出栏三黄鸡25万羽。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30日上午,藤县天平镇罗盖村隆重举行黄塘山至罗唤水泥硬化道路通车仪式。据了解,长期以来,长达3公里的罗盖村黄塘山至罗唤的村道是一条泥土路,弯多路窄,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晴天...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