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转改”之大家谈
“记者哥哥,收到热心人送来的礼物了,谢谢你的帮助,你是一个好记者。”今年春节之际,我采写的《春节将至,爹娘归不归?》报道了梧州市留守孩子过年的状况,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几名留守孩子的愿望一一得以实现。这条来自其中一名受惠小学生的短信珍存在我的手机里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我一直不舍得删掉,因为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名小孩发自内心最真诚的感激,更是对我所从事的新闻记者这份职业的希冀和鞭策。
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至今,我接触最多的采访对象就是普通百姓,自我感觉最成功的报道大多是来自最普通的人和事,于是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记者,只有贴近百姓,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感人才有分量,我们的新闻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正如刘云山部长针对此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讲话中提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9月15日,我参加了专刊中心和零距离网联合开展的“基层大走访”活动。活动当天,我们在藤县县政府门前花圃广场的摊点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咨询和反映问题。虽然当时我们只是倾听和记录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还没有到为他们向上反映问题的阶段,但群众们已连声向我们道谢,我的心里除了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我们新闻媒体的信任和支持外,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新闻事业的希望?我想,这次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新闻事业是为党和群众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身的工作使命,倾听群众声音,切实服务群众,因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是群众与党之间的重要桥梁,只有我们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才能让党和群众更贴近。
我始终相信,群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老师,要想“转作风、改文风”,必须走入基层,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更多地接“地气”,增“底气”,长“灵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笔触,饱蘸着对群众发自内心的深沉感情,去报道、反映人民群众真实的喜怒哀乐,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工作上依靠人民群众,更加主动地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因为基层才是新闻的根和源。(作者单位:梧州日报社)
新闻推荐
11月10日上午,藤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在藤州镇潭东村兴安二组当事人家门口公开开庭,审理莫姓兄妹房屋继承纠纷一案。附近300多名村民闻讯前来旁听,藤州镇人大主席团也组织人大代表旁听监督。李伟...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