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投资过亿的项目迅速崛起、千亿级的产业园区加速实施,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有效破解……盛夏时节,记者进园区、访企业,走工地、看项目,随处可见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切感受到全市干部群众奋力跨越发展的激情和信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东向”战略,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19.7亿元,同比增长28.5%,财政收入实现49.3亿元,同比增长25.1%,均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高位运行。“梧州市经济发展在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实现了‘好中求快\’。”在全市年中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以此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提纲挈领总结。
思想大解放助推跨越发展
善弈者谋势,善谋势者成事。2012年是梧州发展的关键年、跨越年。
2月3日,春节上班后第五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把深入开展“三年一工程”作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要求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坚持不懈,攻坚目标和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理念一以贯之。
2月28日,市委召开全市“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贯彻落实自治区动员大会精神,在全市迅速掀起新一轮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宽领域的思想大解放热潮,吹响了梧州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号角。
在这次大会上,市委向全市干部发出了思想大解放的总动员,深刻指出: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紧紧围绕全面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这一主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思想和理念的创新带动实践创新,以真抓实干来推动梧州市驶入赶超跨越的快车道。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在梧州大地迅速掀起———
市委书记刘志勇、市长王凯等领导马不停蹄地深入各县(市)区、产业园区、企业车间、项目工地调研,召开“三年一工程”活动总指挥部成员会议、全市工作汇报推进会等重大会议,协调和指导各县(市)区、园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用政策抓落实、强化执行促跨越”、“送政策办实事惠民生”、“万名干部入乡住村”、“驻千村联万户带动十万农民致富”……广泛的学习讨论形成了一场“思想风暴”,一系列主题活动随之扎实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新落实。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有的县(市)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财税指标等增幅高达50%多。
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梧州市加快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就是希望我们加快发展步伐,在西江上游地区率先崛起。”刘志勇在全市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朝着这个目标,梧州正奋力舞起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全市上下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松劲”的精神,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紧紧抓住“投资”和“项目”这两个关键,推动产业提质转型和快速发展,千方百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
项目大建设力促科学发展
今年是梧州发展史上名副其实的“项目建设年”,大项目多、好项目多、集中开工项目多。在广泛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就确定了今年全市实施项目851项,总投资32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8亿元。“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加快梧州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大抓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市发改委主任徐文伟说。
项目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和载体。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连续三年实施一项关乎梧州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三年一工程”,已形成开工一批、续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胆创新项目推进机制,通过深入实施协调指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调研服务在一线、强化管理在一线、督查考评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围绕加快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各场攻坚战———
在梧州工业园区,今年35个续建项目有6个已经竣工投产,有20个加快推进,鑫华通电子信息科技园等项目已提前开工;
在红岭新区的梧州高中新校区,工人们抓紧进行工程收尾工作,确保8月底投入使用;
在李家庄码头三期扩建工程工地,4号泊位已具备试运营条件,其余三个泊位水下桩基已全部完成;
在苍海项目,“成湖成景”的初步目标如期实现,基础设施和景观、绿化等正在抓紧施工……
今年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1亿多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1.01%;实际新开工252个,占全年开工数的68.66%。市项目办负责人表示,当前各项目施工单位正科学组织施工,各服务队也加大对项目的服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南广铁路、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西江四桥、(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梧州港李家庄作业区三期工程、红岭新区路网、鑫华通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园区大提速增强发展动力
梧州要建设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的龙头,关键在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而产业发展之道,重在抓好重点园区建设。
为此,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理念,把“五园八区”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增创优势更好地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短短两三年内,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有效地实现了聚集———发展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三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陶瓷、制药、食品等超两百亿元产业,以及林产林化、钛白制品、建材、化工等百亿元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雁行阵势的布局更加清晰地显现。
如今,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主导梧州产业发展的强大载体。走马“五园八区”,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幅幅画面:
在广西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核心项目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1号、2号精炼摇炉正以日产350吨阳极铜的效率生产,电解车间已经投料试产。园区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90.7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29亿元,同比增速均在三倍以上。
在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金海100万吨再生不锈钢制品项目一期工程点火投产,率先在园区建立起再生不锈钢产业的再生制坯、热轧、酸洗、冷轧、制带、制管、分销完整产业链。园区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实现工业产值达62亿元。
在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十个熔炉昼夜运转,不同规格的瓷砖源源下线。上半年,中和集中区已累计投产生产线71条,完成工业总产值42.75亿元……
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产业工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快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于是,在“既要解难题,更要谋对策”等个性化服务的有力推动下,园区经济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295个园区建设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92.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亿元。 本报记者 陈贻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29日,梧州市2012年第一期扶贫干部培训班在藤县县委党校开班。培训从《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两大方面展开,旨在提高扶贫干部的素质...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