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金
今年1月以来,藤县和平镇座洞村围绕建设“清洁座洞”“美丽座洞”的目标,按照“六个一”的工作思路成立全县首家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站,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有力地推进“清洁乡村”建设。如今,错落有致的楼房,干净整洁的村容,让人流连忘返,座洞村村民过上了文明生态和谐的田园般生活。
筹资金建机构
夯实清洁基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建设“清洁乡村”,必须要有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座洞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倡议下,该村村民积极响应,成立了座洞村环境卫生基金会。通过民主商议,选举了理事、理事长和出纳、会计,制定了《座洞村环境卫生基金协会章程》、《座洞村环境卫生基金协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村集体提留、群众捐款等方式,目前该村环境卫生基金已筹集到资金3.4万元。环境卫生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环卫站清洁工人的工资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建设。今后,该村基金协会还将通过集体提留、群众捐款多种方式募集资金,确保村环卫事业有资金保障。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村民过上干净卫生的生活,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建设村一级的环卫站。座洞村环卫站站长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副站长由村委会副主任兼任,村民小组长为监督组长,聘请了两名村民为清洁工人,确保村环卫站正常工作运转。
购设施订公约
促进清洁工作
良好完善的环卫设施、运行设备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座洞村委会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2.5万元,作为成立村环卫站的启动资金。布置了一间环卫站办公室,配备了1辆垃圾转运车,建设了一个垃圾收集处理池,购买了42只垃圾桶,制作了环境卫生温馨提示牌、环卫站牌、规章制度、环境公约等一批宣传牌,印发了600多份倡议书。
为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座洞村村民经过集体商议,制定了《座洞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明确了村委环境卫生管理职责、农户卫生保洁责任及标准、垃圾清运及处理等内容;制定了《座洞村村民环境卫生公约》,引导全村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清洁生产习惯,促进村风民风文明邻里和谐。为保证公约长期实施,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该村每月开展“卫生文明户”卫生保洁评比活动,评出2名“卫生文明户”,由村委会颁发奖牌和奖金,对“卫生文明户”悬挂流动红旗,对卫生保洁效果较差的农户张榜公布。这样,有了公约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环境卫生制度化、经常化。
强监督促宣传
确保清洁长效
有效的监督是村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有力保障。座洞村环卫站站长、副站长有明确的环卫监督工作分工,分片负责全村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工作。各村民小组长负责对本小组的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聘请村内的族老、退休教师等担任环卫监督员,对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巡回检查监督村内环境卫生事宜,纠正违反环境卫生公约的行为。
要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就要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座洞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印发倡议书、告知书,树立环境卫生温馨揭示牌、村环境卫生公约宣传牌等各种方式,开展一场环境卫生大宣传活动,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此外,该村还动员该村小学教师对全村小学生做好宣传教育,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环卫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组织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学校师生,对村中垃圾堆积较多的排水沟、鱼塘、河流等地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
今后,座洞村将围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发展目标,继续巩固和扩大环境卫生基金,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不断深化“美丽乡村·清洁乡村”活动的丰富内涵,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小康生活打好基础。
新闻推荐
▲ 梧州移动与梧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代表共同签订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 在移动信息化产品推介会上,“一卡通”业务深受市民的青睐。▲ 客户经理向官兵朋友介绍信息化产品。...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