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容县讯8月26日,天刚拂晓,容县野生红菇主要生产基地——浪水镇泗河村的众多村民已从山上摘回了一筐筐鲜红的野生红菇,个个村民的脸上荡漾着红菇增产、收入增加的喜悦。该村村委会主任林宗初告诉笔者,由于全村红菇产业大发展,村民收入大幅提高,目前全村700多农户基本上建起了“红菇楼”,不少农户存款达10万元以上。这是该县以特色产业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缩影。
容县山区农村山清水秀,林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容县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幅提高,但仍然有比较贫困的村、组和农户。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该县引导山区农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浪水、十里等乡镇的山上不少红椎林地生长野生红菇。由于野生红菇无法人工种植,产量有限,产品供不应求。近年来,该县扶贫、林业、科技等有关部门指导山区农民对野生红菇进行科学管理,营造适宜红菇生长的环境,促使野生红菇的产量大幅提高。据预测,今年容县野生红菇干品总产可达20万公斤,总收入可望达到1.8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倍多。按全县8700多户菇农计算,平均每户2万多元。
与梧州市的藤县、岑溪毗邻的自良镇是典型山区镇,过去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该镇根据当地的山地和气候非常适宜种植沙田柚的情况,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沙田柚生产。目前,该镇有1000亩以上沙田柚示范基地2个,100亩沙田柚示范基地6个,20亩以上沙田柚场100多处。全镇8000多农户,户户有沙田柚园,共有沙田柚面积3万多亩,人均接近1亩。其中挂果树2万多亩,并且形成了规模种植、绿色、有机、无害化管理的格局。进入秋季以来,该镇处处柚林果压枝头,其中早熟的蜜柚已经上市。预计今年全镇沙田柚总产量将达2万多吨,总产值超1.2亿元,全镇柚农人均收入4000多元。一批农民通过种植沙田柚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此外,该县的八角、油茶、铁皮石斛、三黄鸡、霞烟鸡等特色产业也发展迅速。今年1至7月,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782元,同比增长12.6%。3年来,1.23万户山区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甩掉贫困帽。(秦崇广)
新闻推荐
1.9万余名考生参加广西15所高职单招对口测试,试题生活化凸显“小高考”特色 部分营销专业竞争比例超过3∶1
本报讯(记者 赵金玲)昨日下午,被称作“小高考”的广西高职院校单招、对口联合测试正式开考,全区有19660名考生通过现场确认后参加考试。据悉,5月20日前将完成录取工作。 未被单独对口招生录取且高考...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