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藤县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李欣鞠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记者近日

来源:梧州日报 2014-06-28 00:2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我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访

本报记者 李欣鞠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记者近日采访了梧州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现状,探寻保护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措施和办法。

藤县舞狮兴起于清朝初期,是梧州市首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04年7月,在第六届世界狮王争霸赛中,藤县禤洲农民狮队凭借高难度动作一举夺魁,获得“东方狮王”美誉。一战成名后,不少周边省区的狮舞爱好者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其中不乏瑞典、墨西哥等外国友人,位于禤洲岛的训练基地一时热闹非凡。然而,随着时间迁移,狮队新学员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舞狮技艺的传承人邓明华对此颇为担忧:“今年狮队只招收了八个新学员,大多都是从外地来的。”他希望有更多年轻学员传承狮舞技艺,让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保持活力。

邓明华认为,艰苦的训练是不少人对藤县狮舞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怕辛苦,不太想来学技艺。”邓明华说,藤县狮舞将杂技、体操、舞蹈等技术融于狮艺之中,钻研独创了“飞身上桩”、“飞跃3.8米”、“钢线前滚翻”、“钢丝上一字腿”、“侧空翻下桩”、“独桩挟腰转体1000度”等高难度动作。新学员需要先学习基础的地狮动作,再到桩上训练,同时还要进行力量、耐力、速度等锻炼,一年半载下来才能习得基础,训练中受伤也是常有的事。

与藤县狮舞相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木偶戏的传承问题更为突出。作为藤县木偶戏的主要表演团队,藤县天平镇文化站下属的木偶团表演者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由于木偶戏需要由演员一人操控多个木偶,并根据不同木偶分饰生、净、丑、旦角念唱角色台词表演打戏,一场木偶戏下来,上了年纪的表演者往往一身大汗,气喘吁吁。“我们也想寻找接班人来传承技艺,但是现在对木偶戏感兴趣的年轻人比较少。”60岁的木偶表演者黄世宁说,他曾招收过数名三四十岁的学生,不久他们觉得既没有钱又辛苦,就退出了学习。

黄世宁说,木偶团表演的剧目取材于《杨家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和神话故事,演出中的40多个木偶都是根据这些人物制作的,多数都有数十年历史了。这些木偶制作精致,工序复杂,通常要10多天才能完成一个。作为第四代传人,黄世宁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木偶的做法,但他对谁能来继续传承这门技艺有些忧愁。

藤县狮舞、木偶戏的遭遇并非个案。据普查统计,梧州市共登记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间舞蹈等10个门类17个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4586条,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项。随着时代变迁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文化传统、遗产和传承人正在逐渐消失和离去,梧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保护和传承压力。

为让更多人认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发展和传承,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近日启动《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集》拍摄工作,从全市选出10个项目进行拍摄,通过声光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发展进程。业内人士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不仅需要记录,更要通过大力普及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形成主动参与保护和承担保护责任的文化自觉,相关部门也要抓好抢救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让这些文化记忆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正式启动受理年国家开

藤县多举措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本报记者李欣鞠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记者近日)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