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锋
近年来,从中央和地方,把是否重视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发展的关键,采取了很多“非常”措施,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等全方位抓紧抓好人才工作。然而,影响人才的成长,有体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掣肘,有“显规则”,也有“潜规则”,有形无形,往往交错在一起。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决定性作用,把握好人才成长成材的规律,更要担当有责,积极破除影响人才成长的一切“障碍”,让人才早日脱颖而出。
要破除认识的“障碍”。认识的谬误必定导致实践的偏差。人才是“金子”,以“金子总会发光”看待人才成长也有局限性。人才成长有客观的周期,不具有如金子般历时不变的性质,如果以此对待人才成长,往往会导致人才发展机遇的丧失及优势的丧失;人才是“好种子”,以坐等“好种子”自动成长为“好苗子”这种观念对待人才成长欠公允,“好种子”要勤浇灌才能长成为“好苗子”,“好苗子”更要勤培养才能成为“好料子”;人才是“好驹子”,有“好驹子”会“自奋蹄”毛遂自荐走在前列的消极心态要不得,“好驹子”要多培养,更要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紧迫意识,提升组织人事部门发现挖掘人才的能力水平。总之,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把把脉”,落实积极有效的综合性培养措施,既为人才提供最便捷的成长路径,也多“压压担”、“墩墩苗”,把“黄金人才”用在“黄金时代”。
要破除制度的“障碍”。好制度是人才成长的好支撑、强保障和“护身符”。然而,如果规范性不够、执行力不强,制度也会成为人才成长路上的羁绊。要破除不合时宜的传统评判标准,摒弃把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制度标签作为选拔培育人才“硬杠杠”的做法,坚持做到选育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的准入条件,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念;要建立完善爱才护才的人才权益性保障机制,使人才能够及时规避成长路上的“暗礁”,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紧箍咒”,使无德无能者无以藏身,有所顾忌,更不能让 “劣马”驱逐“良马”;要避免制度执行不力的“陷阱”,对民主的科学的选育机制,做到好制度要“硬”执行,特别是人才的评价不能依附个别人,避免出现个人运用公权打压人才泄私愤,甚者“一口铄金”的现象。
要破除环境的“障碍”。人才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既要看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消极作用,为选育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人才,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或因嫉生恨,这样的环境,人才不可能健康成长;用人看资历,论辈分,排队“上场”,讲究先来后到,这样的环境,也不是人才成长的合适土壤;用人看“圈子”,凭私情,自己圈子中人则一定用、尽早用,圈子外一律不用或者缓用,这样的气候,对人才成长更是害莫大焉。诸如此类的环境“障碍”,不仅人才不可能脱颖而出,顺利成长,破茧成蝶,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搞乱了队伍。组织人事部门要着力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凝聚正能量,消解负能量,为人才成长提供洁净的“空气”和“土壤”。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才成长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认识上把握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实践上破除人才成长的“障碍”,千帆竞发、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就一定会出现。
(作者单位:藤县组织部)
新闻推荐
苏金宁在床边细心照顾赖水妹。患病前的赖水妹健康开朗。 (苏金宁提供)她是扎根藤县山村的一名特岗教师,她钟爱着三尺讲台,用一颗执著的爱心陪伴着纯真朴实的山村孩子。 然而,如今,她却...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