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燕如通讯员黄美健朱琦
日前,主题为“集智聚力谋发展 创新创业促跨越”的第二十五届广西科技活动周落下帷幕。从参展情况看,虽然展出项目增加,但“老面孔”多、科技含量低等短板仍一直存在,技术对接的实效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参展实惠多
今年,梧州市71家企业、527个项目亮相广西科技周,同比增幅达35.2%、23.1%,参展规模为历年之最。市科技局局长曹垂龙对此表示,近年来,不少企业品牌借助科技周打响名气,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等方面寻获合作伙伴,参展实惠多、收益快,促使企业参展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
藤县萃香食品厂业务主管黄金松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广西科技周。去年,他带着自主生产的藤县米饼参展,不仅收获区内外订单,还在丰富米饼种类、口味等上收到许多意见建议。这一次,黄金松带来香芋、紫薯、杂粮等十个品种,香甜、咸香口味具备,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科技周开幕仅两天,黄金松就收到南宁、柳州等地的订单。
黄金松表示,得益于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产品展销活动,萃香米饼品牌愈发响亮。如今,厂子已由家庭小作坊成长为厂房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生产工人近50人的小企业,企业日产米饼约5万个,月零售额可达200多万元。
深化改革补短板
在参展项目逐年递增的同时,参展“老面孔”多、“顶梁柱”少等问题相当明显,这从梧州市“十二五”期间的科技进步奖获奖级别、数量中可看出端倪。2011年至2015年,梧州市没有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自治区科技进步奖项目共八项,包括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三项,集中在制药、食品、机械等领域。相比之下,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较多、研发领域也较广,其中市级科技特别贡献奖项目1项、一等奖项目16项、二等奖项目28项、三等奖项目99项,涉及茶叶加工、生物医药、船舶制造、林产林化等。
对此,曹垂龙表示,受梧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发展程度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不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影响,梧州市高新技术参展项目不多、科技含量不高等短板存在。为扭转这个局面,梧州市今后将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打造好“双创”平台,培育更多高新企业,推动梧州市高新区发展升级。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和扶持力度,激发各行各业的创新潜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事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
事实上,梧州市已在改革科技激励机制上做出重大改革。去年初,新《梧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实施,大幅调整科技奖励金额。其中,特别奖50万元,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6万元,三等奖2万元。与老办法相比,各奖项金额增幅达900%、566.67%、500%、300%。
完善服务促对接
今年,黄金松参加科技周的目的不在拿订单,而是寻求技术伙伴。原来,萃香米饼的保质期仅三个月,米饼的软糯口感只能维持15天,这成为产品扩大产量、开拓市场的一大瓶颈。黄金松说,科技周云集区内顶尖科研单位,希望找到共同研发延长产品最佳保质期技术的科研伙伴。但作为科技“门外汉”,黄金松在偌大的展厅逛了数圈,都没找到寻求合作门道。
广西藤县绿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煜文首次参加科技周,他带来了公司培植的柑橘新品茂谷柑。据悉,茂谷柑因皮薄多汁、甜度高、市场评价高,又因广西大规模种植基地少,市场潜力大。“除了打品牌,还想找技术。”谈起参展目的,陈煜文说,目前,茂谷柑最佳上市时间是3月份,错过了春节黄金消费期,想找到既保证茂谷柑品相、味道,又能赶在春节前上市的种植技术。陈煜文也积极到展会上的农业科研机构咨询了解,但没能找准合适单位。
显然,定向寻求科研合作伙伴,提高对接实效,成了企业当前亟需迈过的一道坎。对此,市科技局表示,正着手打造科研供需平台,利用互联网发布企业技术需求、高校科研项目,为双方快速、精准对接、洽谈牵线搭桥。
新闻推荐
●1月28日,全市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今年金融管理、服务和稳定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农...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