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扶贫攻坚
日前,在藤县塘步镇汗池村,盛夏的田间地头,许多农民正在冬瓜地里来回采摘冬瓜装车,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翠绿的竹林与苍穹遥遥相映,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村中还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各种娱乐设施,成了村民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年来,该村两委采取“统一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措施,以新农村建设为“纲”,短短几年时间,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而在地头里,村民黄铁军抱着一个刚摘下来的30多斤重的冬瓜,脸上尽是笑容。“这个并不算大,大的四五十斤也很常见。”今年40岁的黄铁军种植冬瓜已有五年了,他告诉笔者,冬瓜的价格基本比较稳定。价格差的时候也能卖到每斤6毛钱,好的时候能每斤卖到1块多,收益基本稳定。村民只要肯吃苦耐劳,在农村也一样可以增收致富,今年,他与妻子种植冬瓜10多亩,估计收入超8万元。
与黄铁军一样,今年近50岁的蒙献雄也尝到了种植冬瓜的甜头。他们夫妻种完水稻后就利用闲置的农田种冬瓜,种冬瓜一亩田能收入7000元左右。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汗池村委至岳底、汗池村委至古祀、汗池村委至鸡嘴进村道路都进行了水泥硬化。周边自然村屯也进行了很多水泥硬化,路通财通,汗池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农作物无法用车运出去卖,现在村民所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及时运送到外面销售,外地老板也可以来收购,以前汗池村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800元,路通桥通以后,现在汗池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536元。村民们心齐了,干劲足了,生活也逐渐富裕了,如今的汗池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宜种植冬瓜,冬瓜种植已经成为汗池村“一村一品”名片。近年来,塘步镇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来抓,以市场为导向,千万百计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冬瓜种植。由于该村所种植的冬瓜,大的达25公斤,小的也达10多公斤,皮薄、肉质洁白、清甜爽口,外形匀称结实,耐储存,卖相好,一直深受区内外客商和消费者欢迎。目前,全村种植冬瓜达300多亩,亩产冬瓜3000公斤,该村仅种植冬瓜收入达150多万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开通南梧二级公路的时候,塘步镇汗池村地处偏远山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居民原来住的房子都是泥瓦房结构,“住茅草屋,吃供应粮,穿救济衣”是当时村民的生活状态。当时因为交通不便和山多地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南梧二级公路通车以后,当地村民的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村里的农产品畅销了。近年来,随着汗池村交通设施的改善,村民种植冬瓜的热情高涨,村民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昔日贫穷落后的茅草房变成宽敞的钢筋水泥楼,一栋栋新居新颖别致,一条条马路平坦畅通,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整洁的村容村貌,在夕阳的照射下,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中,傍晚的汗池村显得宁静祥和。(蒙文炎)
新闻推荐
日前,位于藤县工业集中区的藤县国星陶瓷生产项目开工。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共建设八条陶瓷生产线,目前已完成第一条生产线建设,计划7月底试产。 祝琳 梁锟 摄...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