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好人
本报记者 李静 通讯员 莫国琴
“多亏伯母的帮忙,我终于可以上学了。”李金敏笑着说。说起李金敏,莲花山路一带的不少居民都认为她遇到了一个好伯母,9岁的她终于成为一个有“身份”的公民,念书的夙愿即将实现。
不辞辛劳多年代养侄女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慨,那要从李金敏的境遇说起。
李金敏的父亲是藤县新庆镇的居民,膝下有四个孩子,她是这个家里的老二,其他三个兄弟姐妹的年龄分别为11岁、7岁、5岁。不幸的是,李金敏的母亲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残疾人,其中两个孩子也同样患有精神病,一大家子的生活仅靠父亲李妙基一个人务农来苦苦支撑,生活十分困难。
多年前,看着李妙基一家六口人过着艰苦的生活,作为嫂子的钟娟娇就与丈夫李荣基商量,要代养2岁左右的侄女李金敏。在征得李妙基夫妇同意之后,钟娟娇便将李金敏带回来在其居住地莲花山路33号抚养。
当初,当得知钟娟娇提出代养侄女时,与李妙基同村的村民都以为她的家庭很富裕。
其实,钟娟娇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她的儿子在外面打散工挣钱,已退休的丈夫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迫于生活压力,他们只能租住在莲花山路33号的老旧房子里。本想着与丈夫一起将侄女抚养成人,没有想到丈夫不久后就患了中风。所以,近几年照顾侄女和家庭的责任完全落在了钟娟娇的身上。
生活的艰辛容不得钟娟娇松懈半分,为了开源节流,钟娟娇自己种地种菜,并且在莲花山附近摆水果摊挣钱补贴家用。农田、水果摊和家里是60多岁的钟娟娇每天的活动场所,种地、卖水果和照顾丈夫及侄女是她全部的生活。尽管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但是钟娟娇并没有想过要将侄女送回乡下老家去。因为她知道,送她回乡下无疑会增加小叔子一家的负担,她也担心侄女会不适应老家的生活。
四处奔波为侄女上户口
让侄女李金敏健康快乐地成长是钟娟娇夫妇的心愿,送她去念书也是他们的夙愿。一年年过去,在李金敏五岁时,莲花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提醒钟娟娇准备给她上户口,以便日后能顺利入学。
为什么五岁的李金敏还没有上户口呢?原来,李金敏的父母是在没有登记结婚的情况下生下她的,之后也并未登记结婚给她上户口,因此她一直是一个没有户口的孩子。
经工作人员提醒的钟娟娇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她开始着手给李金敏上户口。奈何上户口并非她想的那样简单,奔波了几年的她依旧未能将侄女的户口办下来,以致早过了入学年龄的侄女每天只能跟在她身边,钟娟娇为此感到愧疚。一眨眼,李金敏如今已经9岁了。每当想起侄女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背书包的小学生的情景时,她就下决心要让侄女像其他孩子那样去念书。
不久前,钟娟娇为此事向莲花社区寻求帮助。在莲花社区的指导下,钟娟娇了解了目前为无户口人员办理户口的流程和需要的相关材料。她了解到,侄女的户口还是得落在其父亲的籍贯所在地。因此,日前她已经将办户口的相关事宜详细地告诉小叔子,因为她担心反应比一般人稍微迟钝的小叔子不能理解她的意思,放不下中风丈夫回老家的她,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电话跟他解释。目前小叔子已经着手去办理手续,预计于4月初便可知道李金敏的户口是否能办下来。如果小叔子仍无法办下户口,她就回藤县新庆镇去协助小叔子办理。
钟娟娇说,待侄女的户口落实之后,9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就送她去莲花山小学就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海志通讯员周庆肇)近年来,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让一些防范意识不强的人防不胜防。近日,藤县警方破获了一起以批发洗衣粉名义的团伙诈骗案,几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扮演洗衣粉推销员...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