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着孩子坐在孔庙影壁下自拍
各种风格迥异的小店引人注目
生活在西安,你留意过顺城巷吗?不是出入城时短暂穿越的那种,而是完整的绕城一周。我走过,就在上周末。在回字形的街巷中走走停停,看一条历史文化名街,如何穿越时光,重焕光彩。
回望历史照见现实一眼千年今尚在
过去,西安人把进入城墙内叫作进城,城内居民生活区与城墙之间不宽的道路,称为顺城巷。因为采写文化街区改造的选题,9月4日下午,邀先生陪着一起,骑单车顺城墙根一游。
从喧闹的和平门入城向西,就是下马陵。很多遥远的记忆都是文字相传,这里是下马陵,也是白居易笔下琵琶女,口中的虾蟆陵。
提到下马陵就不能不提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据记载他每次经过董仲舒墓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当然也照着做。此后便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凡骑马坐轿者,经过此地,都要下来步行。
董仲舒的墓应该在这里,抬眼就撞见嵌在灰色院墙上的董仲舒墓碑,碑体本身的黑色已经被岁月剥蚀,上面勒明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墙外另竖一文保碑,西安市政府2018年3月28日立。不远处,用了整整三面墙的浮雕再现着汉武帝下马安步的名场面。一种行为艺术,透着庄重的仪式感。
令人尴尬的是,也有考据表明,这里可能并非董仲舒真正墓址所在,那些通过口口相传,刀刻斧斫封印下来的历史里,也许存在以讹传讹的种种可能,也许存在着百姓的某种心理需要。
岁月碾过光阴,城市迭代更新。彼时,巷道上传过哒哒的马蹄声,此刻,单行的车辆接连驶来。只有,2000多年前的温度依然,质感清新。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几块古碑,总感觉历史在这里轻飘无痕。骄傲的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碑林,也安身顺城巷。
据说自明代开始,从下马陵到关中书院再到孔庙一带,就一直是文人墨客流连的地方。作为一条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碑林的担当首屈一指。现在的碑林博物馆是在古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来,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孔庙,更是无数学子心头的圣殿,有父亲带着孩子坐在孔庙影壁下自拍。
左手沧桑右手鲜活上演速度与激情
正如四季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一条巷子也有完全不同的景致。左手沧桑,右手鲜活。漫步顺城巷,你会有深刻体会。
文艺路东内墙307米。一块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整修城墙碑记,记录着当年参加整修这段城墙的所有单位。有工作人员正用自制的工具清除城墙上的杂树杂草。他们说,这些不起眼的植物会增加城墙的湿度,加速城砖的风化,根系如果深入到城墙内部,还会导致城砖断裂、松动。
在顺城北巷西段,人行道砖碎成“蛛网”,除了偶尔经过的汽车,几乎见不到几个行人。这里的拆迁围墙上刷着“全力打造‘顺城八里’品牌,建设古城墙文化展示区”“喜迎全运盛会提振城市活力”等标语。这两年,莲湖区进行顺城巷棚户区改造,努力从文化、商业和产业层面为顺城巷寻找定位,叫响“顺城八里”口号。希望早日建成一条高品位文化名街,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满意。
应该说,疫情对景点的影响是巨大的,暂别游客的永兴坊清冷无比,几乎让人认不出。碑林区负责改造的文化旅游街,街铺小店参差成排,三两古玩画摊点缀其间,更兼一些富有明清特色的亭子,精巧大方。剪纸、脸谱工艺品、皮影、泥塑……遗憾的是,也很少见到游客。
特别的是顺城南巷里各种风格迥异的小店,引人注目。装修别致的酒吧、咖啡馆、撸猫店、青旅等次第排开,恍惚间好像人在沪上。
巷子里停着很多辆机车,旁边的年轻人莫名就显得浪漫而冒险。厚重的城墙根,正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经典时刻。
半是市井半是文艺最是人间烟火气
徜徉在顺城东巷的唐诗文化墙旁,那些诗人的遗世风采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卧龙寺、书院门、碑林……幽深雅静的青石街巷、古朴多姿的雕梁画栋,漫步其中,每一处的翘角飞檐,每一处的青砖木柱,都有道不尽的历史文脉,似乎每块砖瓦都可以讲述一段众人耳熟能详的传说……于其间走走停停,看似没有节奏和目的,却有须臾分别体会到,世间万物,历经光阴,依然深深镌刻在人们脑海的,应是悠久而醇厚的历史文化。
顺城巷西北角的广仁寺,古朴的深红色寺墙,灿烂的大殿鎏金顶,吸引着几家摄影机构在此拍外景,一对对新人笑容甜蜜。两旁的古树在天空相接,秋日的午后阳光轻洒街面,清幽静谧,让人感叹。
在顺城巷东南角遇见鼎鼎大名的老菜场。据说,这里原来是个平绒厂,改造成创意街区后,附近的蔬菜副食市场搬进旧厂房,既方便了群众,也避免了露天市场的脏、乱、差。文艺范中还充满着市井烟火气,倾倒众生。
入口处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城墙下旧书屋”,灰色水泥外立面,墙上画满了文艺短语,各种旧书随意摆放,老板娘兀自低头翻书。一对青年男女蹲在旁边翻阅,女孩举着一本日记,轻声说,我真该练练字了……调色实验室、手作体验坊、城市展厅、胶片冲洗馆、酒吧,每家店都将浓郁的市井气息与潮流文化巧妙融合,一切都在用烟视媚行的腔调告诉你,这里时尚、个性,充满了不可磨灭的艺术气息。
尤其是具有年代感的老厂房,穿越历史,与熙熙攘攘的人流热情相拥,嘈杂的叫卖和讨价还价声……讲真,菜市场的真实与热情唤醒了你身在都市久违的亲切感。
文/图本报记者夏明勤
新闻推荐
在20年的从教生涯中,时刻以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她...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