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思靖记者阮班慧)近日,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及腰椎病区主任刘团江的指导下,在手术麻醉一科、术中影像科及功能检查科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配合下,脊柱病医院腰椎病区副主任医师杨俊松团队,成功为一位85岁高龄患者实施了腰椎翻修手术。
85岁的胡奶奶10年前因腰椎管狭窄症行L4-S1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近1年内出现腰背部疼痛及双腿麻木症状,反复就诊多家医院,均考虑L4-S1手术节段上方应力集中导致L3椎体后滑脱及椎管狭窄所致,建议行二次翻修手术治疗。鉴于患者高龄,常规手术需显露原切口,二次手术创伤较大,患者于近日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求医。
由于患者高龄且骨质疏松较重,在保留原内固定的基础上置入皮质骨轨迹螺钉是微创翻修的首选方案。通过术前测量可见双侧椎弓根直径较细且除外原螺钉后仅有不到4mm的空间,如何在此“立锥之地”、“矢无虚发”地置入螺钉是翻修手术的难点。
该院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及腰椎病区主任刘团江一致建议,将O-arm与“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相结合,通过O-arm快速、高效地获取术区影像资料,通过“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工作站进一步评估术中置钉的可行性并规划钉道,最终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导引下完成钉道的制备。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下地行走自如。
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一直不断探索拓宽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方式。通过O型臂360度自动环型扫描取像,3D立体影像系统可实现各层面影像的实时、立体重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可基于O-arm抓取的高清图像在术前完成路径规划。通过光学示踪完成机器人手臂位置自动补偿,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辅助完成钉道的制备,避免伤害到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病患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CBT是微创脊柱外科的代表性技术,O-arm及“天玑”手术机器人是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时代的中坚力量,将O-arm及“天玑”手术机器人结合使用,辅助完成CBT螺钉的置入属于西北首次,该方法不但兼顾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能让高龄老人的腰椎翻修手术有了更加微创可靠、精准智能的选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海涛李佳)分享行业成功经验,探讨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加强实操互动交流……10月17日,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