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大仙?”有天晚上查学生宿舍,正遇到舍友喊宣建玖的绰号“大仙”。宣建玖姓宣,是宿舍的舍长,非常有责任心,宿舍里的大事小情都难不住他,他总会想出办法解决;再加上海阳方言把“仙”读作“xuan”,于是,舍友们为了对他的无所不能表示敬意,就亲切地喊他“大仙”。“大仙”让我对宣姓产生了好奇。趁着到他的村子海阳市辛安镇大山村家访的机会,从他父母以及村里老人那里,我了解到,村里姓“宣”的人家不多,对“宣”姓的渊源,他们也说不清楚。
后来我在驾校学车时,遇到一车友,也姓宣。他悟性高,学得快,我们遇到技术问题不敢问脾气暴躁的教练,都偷偷问他,他便毫无保留地指点我们。我们也尊称他为“大仙”。交谈中才知道,他跟宣建玖是一个村的,但他对宣姓的渊源也不甚了解。他说,“宣”姓在我们海阳很少见,属于
外来户。确实,此后我再没遇到过姓“宣”的人。为探究“宣”姓来源,我从网上了解到,宣姓是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八位的姓氏。“宣”在古代是帝王和诸侯较常见的谥号。宣姓起源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宣姓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周厉王之子姬静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一说是源于子姓,据《姓氏考略》记载,宣姓来自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力的赐号,属于以帝王赐号为氏;一说是宣姓来自春秋鲁国桓公的五世孙叔孙侨如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宣氏早期主要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居住,汉朝以后在东郡(河南省濮阳和山东省东西部境)、始平郡(中国陕西兴平)形成望族。随着战乱和迁徙等原因,逐步在东南沿海地区播迁,在浙江宁波、嘉兴、诸暨,安徽天长,江苏江阴等地均有分布,山东郓城也有一支。
只是不知我的学生“大仙”和我的车友师兄“大仙”究竟出自哪一支“宣”氏?
于丽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陶杰杨杰吕连兴)虽然已进入“大雪”节气,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但在海阳市重点工程之一———跨海大桥施工现场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