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摆在烟台面前的是同样重大而难得的历史契机。作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招商引资的强力磁场,烟台将借助国家战略的强大动力,在开放中因势利导、借势发力,提升蓝色经济开放度,让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综合效应得到最大力度的释放。
借势国家规划“洼地”与“磁场”效应
招商引强主攻三“巨头”
3月6日上午,6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在海阳市举行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近40亿元,去年以来通过“三个引进”活动成功引进的一大批优
质项目为海阳的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显著。让人欣喜的是,招商引资的热潮不仅在海阳。2月,3个大项目在芝罘区相继签约,芝罘区招商引资项目年开端良好……
“组织大招商促进大建设,突出招大商引领大发展”,这是市委书记孙永春在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作出的明确指示。用好蓝色经济区建设这张金“名片”,烟台市将打造一流载体和优良环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发挥国家规划的“洼地”效应和“磁场”效应,把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全新平台。
“蓝色烟台”借势发力,烟台市将重抓“三个引进”,主攻跨国巨头、行业巨擘和“国字号”企业,全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走靠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发展大集群的路子。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对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一批已形成一定优势的产业,烟台市将继续加大外引内联、增资扩能力度,做大产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争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对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综合性海洋运动等一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有重点、下功夫引进一批“旗舰”型项目、“航母”级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膨胀发展。
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列半岛蓝图
争做直通日韩经济“桥头堡”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有一个名词引人关注,就是“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
规划中,不仅明确提出了打造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支持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等方面先试先行。在作为“三个组团”之一的“烟台-威海组团”内容中,也规划发挥与日韩贸易紧密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毫无疑问,围绕着中日韩三大近邻的紧密合作,将成为烟台借势发力的关键一环。
“抓住国家在山东半岛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机遇,烟台市将进一步加强与日韩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努力推进中韩铁路轮渡项目,争取烟台成为中国进入日韩的经济、交通‘桥头堡\’。”据市蓝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大合作拓展大空间,在加强与日韩合作的同时,烟台市将积极扩大对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沟通联系,强化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对接互动,聚集发展势能,促进共同发展。
积极衔接争取十大试点政策
抓好93个蓝色经济项目招商
“国家规划确定由烟台市承担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无居民海岛保护开发试点、筹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十大试点政策。我们正在积极衔接争取十大试点政策。”
近日,市蓝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试点,这些政策给了烟台借力使力、发挥最大政策效应的余地,能发挥多大效应,就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和争取的力度。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目前,烟台市一边积极规划提出建议,一边推进落实重点事项。对国家规划涉及烟台市的重点项目、重点事项、重点政策,搞好细化分解和衔接落实,搞好调度推进和协调服务,扎实有效地快速推进。据悉,当前正在推进落实的重点项目就有百个。
据介绍,目前烟台市正在编制以蓝色经济区为主题的国内招商片,下一步将积极组织和参与蓝色经济专题招商,加强有针对性的小分队招商,争取“三个引进”取得更大成效。据悉,烟台市将集中抓好93个蓝色经济项目招商工作。
文/YMG记者王小丹图/申吉忠
新闻推荐
烟台市发布海洋环境公报, 近岸海域水质趋好,莱州海水入侵范围扩大
YMG记者牟涛通讯员杜娜昨日上午,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对外公布了《2010年烟台市海洋环境公报》,包含近岸海域环境状况、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入海排污口环境...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