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海阳新闻 > 正文

张晓雷:收藏报头乐在其中

来源:烟台日报 2011-08-13 18:36   https://www.yybnet.net/

■“我收集的第一张报头,便是韩绍玉先生题写的《烟台日报》,据说《烟台日报》前前后后共用过10多个报头。到目前为止,我一共收集了5种,希望我能把《烟台日报》所有的报头都收集到。”

———“报头达人”张晓雷

提起收藏,很多人都会对邮票、钱币、古玩等津津乐道,而供职于海阳市一家大型企业的张晓雷,他的收藏却与众不同,独爱收藏报头。如今,他精心收藏的1100多个各类报纸的报头已成为一个小“奇观”。

小盒子装着1100多张报头

“你看,我所有的‘宝贝\’都在这里啦。”昨日上午,张晓雷向记者展示了他多年来收藏的1100多张报头。张晓雷打开了一个红色的小盒子,一一向记者展示他所收集的报头。在这个小小的盒子里,不仅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国家级大报的报头,还有《烟台日报》、《燕赵晚报》、《华西都市报》、《中国花卉报》等这类地方性、行业性报纸的报头,而像《高密日报》、《中学生报》、《21世纪环球报道》等已经停刊停办的报纸,它们的报头也被张晓雷认真地收藏着。

张晓雷先生说,如今,他收集的报头已经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新疆的、西藏的、港澳台地区的报头,我这里都有。”除此之外,一些国外的报头也能在这里找寻得到。“你看,这是《读卖新闻》,日本的;《费加罗报》,法国的;《今日美国》,自然是美国的;这张比较有意思,我

至今也不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报纸,上面写的什么文字我也不知道。”说起这些宝贝,张晓雷如数家珍。

第一件“藏品”是《烟台日报》

“收集这些报头,你用了多长时间?”面对张晓雷的“宝贝”们,记者有些好奇。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恐怕要‘追溯\’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张晓雷说,刚上初中时,他对著名书法家韩绍玉先生题写的《烟台日报》报头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他觉得韩先生的题字百看不厌,就随即产生了收集报头的想法,“一开始,我是沿着每个字的边,一点一点抠剪的,后来发现这样很麻烦,还要拼接,就直接在报头周围画个框,把报头剪下来。”说起自己的“收藏史”,张晓雷与《烟台日报》颇有渊源。

“这么多年了,如今再看到这张《烟台日报》的报头,我还是会觉得很亲切。”张晓雷说,自那时起,他又慢慢收集了《烟台日报》其他几个版本的报头,到目前为止,总共有了5种,分别是韩绍玉版(两种)、集毛体版、隶书版,以及在创刊号上和如今一直在用的鲁萍版。张晓雷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烟台日报》前前后后共用过10多个报头,“希望我能把《烟台日报》所有的报头都收集到。”

鞋盒里抠出来《高密日报》

“收集这么多报头,确实不容易啊!”张晓雷向记者感慨。

张晓雷说,他的这些藏品都是自己多年来用心收集到的,几乎每一个报头的后面,都有一个有关他和收藏的故事,“有的报头,甚至是我踏破铁‘鞋\’才找到的。”

一开始收集报头的时候,他是通过家长、同学去一些单位寻找报纸,“一些常见的报纸都是这样收集到的。”他周围很多人都知道了他有这个爱好,都纷纷帮他找报纸。

后来,张晓雷刚上大学,就有一位高中同学给他打电话,“聊了没几句,他就说,把你新地址给我,我给你寄几张报头过去。”张晓雷说,一直支持他这项爱好的朋友们,他每次提起来都觉得十分感激。

在大学就读的时候,张晓雷慢慢接触了网络,从而发现了几个集报的论坛,这让他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通过网络,我结识了不少有同样爱好的报友,我们之间互通有无。”

“不过,有些报头的收集过程可就有点那啥了……”说到这,张晓雷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个《高密日报》的报头,是我上高中时,有一次暑假后返校,有个同学买了双新鞋,我拿过来看时,意外地发现鞋盒里用揉成团的报纸塞着边空,以防挤压鞋子。我把这张报纸拿了出来,摊开一看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张《高密日报》了。”张晓雷说,当时的自己简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一张报纸。后来,他把这张报纸沾上了水,又夹在其他报刊里吸干,使其平整后,便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自己的收藏夹里,“这张报纸现在停刊了,再想找,可就不容易啦!”

报头是一本免费字帖

“看似普通的报头,里面都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书法艺术。”张晓雷告诉记者,中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我国的报纸在选用报头时,往往费过很多心思,报头书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我国是报刊大国,有各种报纸数千种,报头中的书法有草、行、楷、隶等,让人能从中欣赏到许多优美的书法。”

张晓雷说,在他收集的报纸报头中,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手迹,如孙中山题写的《新民晚报》,毛泽东手书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邓小平题写的《检察日报》《今晚报》,叶剑英题写的《羊城晚报》等等;也有不少是艺术大师、科学家和名人的墨宝,比如赵朴初题写的《中国电视报》、《江南晚报》,茅盾题写的《文学报》、《合肥晚报》,郭沫若题写的《大河报》、《北京青年报》,启功题写的《中国艺术报》《语文报》等。

“除此之外,还流行一种‘集字\’,即在不同的手稿中,找出合适的字迹拼接成一幅新的作品。最典型的是《春城晚报》,‘春\’字是从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的《亭云馆法帖》中选出的,‘城\’字取自《中华书法大字典》所录古代佚名者书法,‘晚报\’二字则是根据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拼集而成的。”张晓雷对报头已经是小有研究,“其实,YMG今日系列报纸的报头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比如《今日海阳》、《今日莱阳》、《今日莱州》中‘今日\’两字集的是鲁

迅先生的字迹,‘海阳\’两字集的是当代书法家敬世江的字迹,‘莱阳\’、‘莱州\’是集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今日龙口》全部是集的鲁迅先生的遗墨;而《今日蓬莱》集的是苏东坡的墨迹。我现在有时候会把报头拿出来,一个个摆好,只留出‘报\’这个字来,慢慢欣赏这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宝贝\’。你看,收集了这些报头,是不是就等于编了一本免费的字帖呢?”

小报头折射时代大变迁

也许有人会问,简简单单,只有几个字的报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张晓雷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记者:“都说‘新闻记录历史\’,报纸则是时代的见证,而通过这小小的报头,可以‘窥豹一斑\’。”

“以前的报头一般是白纸黑字,偶尔套个色什么的,比如说元旦、国庆等节日一般会套红;植树节则会套绿色。”张晓雷说,以前是看见个彩色报头不那么容易,现在是找一个单纯的白纸黑字的报头不容易了。“你看,现在的报头可以说是五颜六色,而且有的还有象征意义呢!《半岛晨报》、《今晨6点》是沿海城市的都市类报纸,用的都是蓝色;《新京报》的这个深红色,是源自紫禁城城墙的颜色。”

不仅仅是颜色,有的报纸还在式样上下功夫,以期给读者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中国花卉报》你远远看上去是彩底白字,而仔细看的话,这个底其实里面嵌有用很小的点所组成的花卉图案,暗含该报的花卉特色;《南国早报》报头的底图,则是南宁市区的照片。”张晓雷滔滔不绝,“对一家报纸来说,报头可以说是它们的眼睛,如今报头则成了一家报纸VI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报头大多数都是比较简单的手写体,现在则是丰富多彩。你看近几年新出的一些报纸,很多都是用的美术字。有的是直接从电脑字库里取的,像前几年流行什么综艺体、琥珀体等等,这几年则流行自创字体。你看这个《三湘都市报》,这不是字库里的字体,好像是在综艺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而大连的《新商报》,则是在宋体的基础上重新自制的字体。看得出来,它们都很用心。”张晓雷介绍。

“再看看纸张,以前的基本都是新闻纸,再早之前,一些县级报纸的报头还有用普通纸张的,而现在,特别是一些科技类、时尚类、综艺类报纸,都用的铜版纸这样高档的纸张,提升了档次,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张晓雷说。

着手编制报头资料库

“别看我收集了这么多的报头,可现在还是有遗憾。”张晓雷告诉记者他刚开始收集报头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发达,再加上自己阅历不够,使他只是简单地将报头的几个字剪了下来,“后来,我慢慢在网上看到,很多也收集报头的报友都是把周围的一些日期、天气预报等信息一并剪下来收集了。”

而此时的张晓雷已经收集了数百个报头,如果让他“另起炉灶”重新收集,他又有些不忍心,“于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只收集报头上的几个字。我和报友们交谈中得知,收集带周围信息报头的收藏者,全国估计有个几百人吧,而像我这样只收集报头字的,可能就没几个了。”张晓雷说到这里,难掩自己的自豪之情。

不过,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张晓雷最近也有了新的打算,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正着手建立报头资料库,“就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重新收集每一个报头的详细信息,包括报纸的出版地、创刊日期,到国内统一刊号、主办单位,再到报头题写人等等信息,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慢慢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这些信息,归拢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张晓雷说,这将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但是他会抽出时间,全力做下去。YMG记者吕娇娜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报头是指报纸刊登报名的地方,一般都在第一版的上端,横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左,竖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右,也有把报头放在上端正中的。

报头是报纸的眼睛,而我国报头的书写常常与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独具民族特色,观而赏之使人舒心悦目,极受书法爱好者、报头收集者的特殊青睐。

这其中,有一种组合而成的报头书法,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名家墨迹聚合而成,虽非名家亲笔题写的报名,还不能视为真迹报头,但它又确是本人书写字迹,经精选拼合,布局得体,浑成自然,使人真假难辨,同样具备较高的美学与艺术欣赏价值。

新闻推荐

海阳做大计生宣传文章

本报讯(通讯员刘敬YMG记者宫铭源)近年来,海阳市十分重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采取得力措施,做大做强计生宣传工作。本着“宣传阵地层层有、宣传载体样样...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晓雷:收藏报头乐在其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