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些问题,YMG 记者登上了海阳市绿潮应急处置指挥部的一艘巡逻艇,去看看“绿潮前线”正在发生的故事。
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
海面赛场近海区域基本杜绝绿潮
在巡查员赵明高的带领下,记者从海阳港登上了一艘小马力的巡逻艇,站在甲板上,海阳美丽的万米金沙滩尽收眼底,远处隐约飘来亚沙赛场上激情的音乐和呐喊声,这也是盼了4年亚沙会的巡查员赵明高与赛场亲密接触的唯一方式。
“挺遗憾的,天天忙着在海上看绿潮,一场亚沙比赛也没看。”巡查员孙奎权非常喜欢体育,然而他与数千名战斗在抗绿潮一线的志愿者一样,“从早上4点多摸黑走出家门,到晚上7点回家累的倒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看一场亚沙会比赛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巡逻艇踏着海浪往“前线”驶去。记者观察发现,靠近亚沙赛场的近海区域,海面上已经基本看不到绿潮植物的影子,只是在螺旋桨打起的白色浪花中,偶尔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绿色。“这是从6月5日绿潮抵达海阳海域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了。虽然很可能随着风向再次反扑,我们的压力仍然很大,但起码现在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屏障手手相接的“海中长城”
当船驶到距离海岸七公里的位置,记者看到了此次“绿潮阻击战”的最大功臣———2万米长的隔离网,犹如一条“海中长城”,随着海浪蜿蜒起伏,一眼望不到头。
“每隔25米就要投放一个扭‘王\’字的混凝土砖块,每隔2米就要在网绠下面拴一个砖包,全是靠渔民划着小舢板,用手绑上去的。”孙奎权告诉记者,绿潮大军来袭时,正是这个几千人手手相接的屏障,挡住了绿潮登陆的速度。
巡逻船穿过隔离网继续往深海里行驶,海面上渐渐出现了零星的块状绿潮,但面积都很小,最多脸盆那么大。不过,随着船驶入深海,风越来越大,船只随着海浪开始左右摇摆,记者不由得紧张起来。但船长邵民兵却笑着说,“今天已经是这段时间里最好的一天了。14—16日那几天,海上风浪特别大,最厉害的时候七八级,阵风达到了9级。军用的大型登陆舰都被迫返航。”邵民兵告诉记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因为“风越大,绿潮向亚沙赛场逼近的速度就越快,情况十分紧急,必须抓紧每分每秒赶在绿潮来到之前把屏障弄好”。
浪涌翻腾,连船老大都绷紧了神经,对于那些临时参战的志愿者来说,克服晕船成了最大的挑战。“拖网或停船捞绿潮的时候,船晃得特别厉害。第一天上来,苦水都吐出来了。”
上岸绿潮当日掩埋高效处置
记者了解到,绿潮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本身无毒,但上岸之后很短时间便迅速死亡,形成如棉絮一样的白色丝状物,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所以如何确保及时、安全地处置绿潮植物,并保证上岸及后续处理过程中不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危害,成了这场“绿潮阻击战”中最后一道关键环节。
“对于绿潮的处置,目前国内还没有太好的方法。尤其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性登陆,方法只有掩埋。我们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最环保的技术手段处置绿潮。”海阳市环保局局长修福程说。
“按照‘远离水源,远离村庄,远离道路\’的原则,市环保局、住建局派出专门人员辗转留格、行村等多个镇区街道,现场勘察十几个选点,从大气、水源、土壤、村庄等多方面因素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留格庄镇小滩村北山核电采石场等4处掩埋点。这些掩埋点有的是自然沟壑,有的是废弃采挖场,并且四周封闭性能好,符合掩埋要求。另外,在掩埋处理过程中,进行围堰拦挡、压榨搅拌、覆土压实等方法进行处置,所有上岸绿潮都得到及时安全处置,当日上岸当日掩埋,杜绝次生灾害的发生。”修福程告诉记者,虽然亚沙会即将结束,但这场绿潮阻击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旅游旺季就要到了,决不能让绿潮影响了海阳的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如何将打捞上的绿潮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制成饲料、药品原料等,更需要高科技的支持。”
新闻推荐
天下最大的爱莫过于母爱了。谁会在我们生病时不分昼夜的照顾我们?谁会在我们不分是非的时候教我们走向正道?答案是:母亲。由此可知,母爱是多么伟大!人们说母爱...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