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凌云鹏
本报《25年前被拐儿童今寻亲生父母》报道见报后,连日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上百人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在帮助推测海阳被拐儿童杨震坡最有可能是哪里人的同时,也对当年这个被拐走的孩子表示同情。为了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记者通过“宝贝回家”志愿者提供的QQ 号,终于等到杨震坡现身。
海阳三地可能是老家
在连日来的上百条线索中,大多数热心人士都是海阳人,他们依据杨震坡记忆中父母的名字和一些模糊的家乡地理特征,认为海阳市的盘石店、郭城和二十里店镇是重点寻找区域。
“盘石店和二十里店都有姓潘的,而且很多。其中叫潘玉的人也非常多。”一位爱心人士说。另一位郭城镇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郭城镇和徐家店镇紧邻,那里有座水库,好像也有姓潘的,所以,杨震坡父母在郭城很有可能。其实,这几年,杨震坡委托“宝贝回家”公益组织也在海阳多处寻找,在这三个乡镇也都陆续打探过,但都没有好的结果。这时,杨震坡终于QQ上线了。
杨震坡现叫牛凤学
交谈中,杨震坡对于当年被拐的情景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自己被拐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被现在的父母收养了。“我现在的养父母家在河南新乡,我也一直和他们生活在那里。因为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好,上到初中就辍学了,20岁开始,我就一直在外面打工。”杨震坡说,这么多年,自己去过很多城市,随着年龄慢慢大了,心中总有个结,希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杨震坡说:“我现在叫牛凤学,跟着养父的姓重新起的名字。现在过得还可以,虽然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好在有个幸福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和保障。我一直在外面打工,老婆在郑州的农村老家照看孩子。”
原来,杨震坡被拐到河南后,就被现在的养父母收养了,直到娶了媳妇,才来到新乡市下面的长垣县一个农村生活。
杨震坡曾到烟台打过工
根据儿时模糊的记忆,杨震坡知道亲生父母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母亲每天都在火车站附近炸红薯饼,自己有时馋了想吃一块,母亲都不舍得。“家里应该还有两个孩子,在农村,那个年代,可以想象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现在的他们生活得怎样?”杨震坡十分关心亲生父母现在的境况。
由于对亲生父母的惦念越来越强烈,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条件寻找。2009年,杨震坡求助“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帮忙,并登记了自己的信息。杨震坡有点担心地说:“养父母养育我这么多年,已经把我看成亲生儿子了,他们肯定不希望我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当然,对寻找亲生父母这个事也未必能完全理解。所以,我希望还是悄悄地找,不要因为这个事让养父母伤心。”
杨震坡在交谈中还告诉记者,他曾在2004年到2006年在烟台打过工,对烟台并不陌生。杨震坡说,烟台城市很漂亮,我知道海阳就是烟台的一个县级市,但因为每天打工很忙,也没办法请假,一直也没到海阳去找过父母。“看看如果最近能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到海阳去一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吕连兴)海阳市农机补贴工作日前全面启动,涉及补贴的农民可以到海阳市农机部门咨询报名。与往年相比,今年农机补贴政策有了新...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