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杨亮 许俊华 徐永伟 温静
新闻背景
基层是课堂、是熔炉、是民意之窗、决策之源;群众是主人、是亲人、是老师。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莱城区坚持“从群众中来”观点,将党员干部下基层的过程作为向群众学习的过程,把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创新的智慧源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皂事例链接
1
社区学院“长技能”
5月13日,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参加“社区学院”第一期创业技能培训的34名“大龄”考生,经过10天的培训后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结业考试。
4月23日,“社区学院”挂牌成立,开课以来社区聘请院校专家、志愿者,针对社区居民、老年人及各科目爱好者进行就业知识、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等专题授课。社区居民非常踊跃,各类讲座及技能培训的授课计划已排到12月28日。“‘社区学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场所,我们可以学习舞蹈、书法,既方便了日常休闲娱乐,又培养了兴趣爱好。”正在清馨园社区学院练习书法的张风龙说。
区委、区政府从“社区学院”的品牌中掂量出正能量,适时进行引导,并进行推广。现如今,全区已有13个社区建起了“社区学院”。
在戴花园社区学院里,居民们正在练习乐器演奏。“社区学院”已成为群众身边的学校、教育培训的超市、终身学习的平台。目前全区已有13个社区开设了社区学院。
2
富民夜校“取新经”
在牛泉镇毕毛埠村,村民遇到种植、养殖方面的难题,村里就会请专家教授来把脉问诊。结合这个传统,毕毛埠村成立起正规的“富民夜校”。
4月22日,是市农科院的专家讲解西红柿栽培知识的日子。上课时间未到,村里的种植户就挤满了教室。村党支部书记毕逢水介绍,村里马上还将开展葡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微滴灌节水技术、“三品一标”认证等培训,进一步打开老百姓的致富之门。
群众自创的经验、做法,像蜡烛的火苗,如果我们加以引导、规范和推广,会让火苗变成火焰迸发更大的能量。目前,全区有320多个村建起了富民夜校。
3
民生热线“传心声”
5月4日,莱钢的刘经理通过凤城街道民生热线咨询凤城高新技术产业园政策。工作人员立刻与产业园联系,对相关政策及时进行了反馈。
5月6日,孙花园社区吕女士咨询“单独二孩”政策没出台前,生育二孩是否报销生育保险和享受带薪产假?热线办公室与莱城区计生委联系、了解政策后,将情况告知吕女士。
走进凤城街道民生热线办公室,接电话、做记录、下督办单、回复结果,三名工作人员穿梭在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和两部电话之间。细翻工作台账,来电时间、来电单位、受理内容、传办情况和处理结果一目了然。热线开通一个月以来,共接听电话93个,下督办单23份,直接解释办理60条,满意率100%。
截至5月20日,全区12个镇(街道)已全部开通民生热线,并将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开。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快受理、快办理、快答复,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作出处理,以最佳的结果答复群众。目前,全区接听电话1200多个,均已办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亓慧)近日,凤城街道先后举办了村(居)八大擂台赛,各村(居)争先恐后,抢夺擂主。为进一步使各村(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真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凤城街道决定成立支部书记...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