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温静 通讯员 刘荣庆
没有披麻戴孝,不烧纸钱,不收礼金,不送花圈,不请客吃饭,一切旧风俗、礼仪全免,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仅用胸前佩戴的白花寄托哀思,这是今年六月份羊里镇东土屋村实行丧葬改革后第一起葬礼上的情形。不仅羊里镇,如今的莱城区,丧事简办蔚然成风,“简约而不失礼节,隆重而不铺张浪费”成为群众办丧事的准则;丧事程序简化、丧事花费减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丧事扰民、丧事纠纷等现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和生活。
1
破除丧事大办陋习
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工作想要开展,必须有民意基础。为了充分征求民意,莱城区积极发动各村居,通过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群众对于丧事简办的认识有了高度统一,全区55%的村(居)、45%的农户签订了丧事简办协议书,口镇下水河等村签状率高达100%。
同时,各村(居)根据全区《丧事简办标准》制定了各自标准。苗山镇灰堆村减少了11项环节,丧事由3天减少为半天。为了方便群众,各村(居)普遍成立了村委成员任会长,老党员、退休教师、家族理事长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为事主提供全过程管理、“一条龙”服务。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规定,对简办丧事的补助1000元火化费。目前,全区共有303个村(居)实现了丧事简办。
2
弘扬孝老爱老新风
“生前孝顺才是真孝顺,去世后大操大办说明不了问题。”这是采访中群众们共同的心声。为了从根源上做好孝老爱老的工作,莱城区通过村民议事会等形式,确定各村养老金数额,并组织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签定养老状。其中,茶业口镇吉山村将养老责任细化为7条,87户老年人的责任状仅两天时间就全部签完。目前,全区36000余户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和村(居)签订了养老状。
各村(居)还采取奖补、约谈、监督等形式督促村民及时交纳养老钱。在牛泉镇毕毛埠村,“交一补一”的政策对积极交纳养老钱的户,村里再补贴相同数额交给老人,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不少村还在公共场所张贴养老榜,涉及现金、粮油、衣物等,让大家评议监督,形成了竞相孝老局面,大多数村还立下养老规,现在,全区100%的村(居)实现了定养老事、签养老状、交养老钱、张养老榜、立养老规的“五个养老”。
3
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针对各个村(居)的不同情况,莱城区划分了先行示范村、重点实施村和加速推进村三个层次。层层引导,分期推进;宣传工作更是紧锣密鼓,媒体有专栏、处处有典型、镇镇有宣传车、村村有宣传标语,户户有倡议书、明白纸,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莱城区充分发动个相关部门、镇(街道),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孝老、简丧示范作用明显。与工作推进共同开展的还有严格的督查和考核制度。周调度、月督导、季检查,区委还将丧事简办、孝德工程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事项,纳入考核指标,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记者感言
厚养薄葬的推行带来一股强劲的文明新风。推进丧事简办,群众省心、省钱、省力;实施孝德工程,让老人安享晚年。大家都说,这两件事真正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厚养薄葬,使家庭矛盾大大减少,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正气得到弘扬。今年,全区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同比下降15%以上。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顺应了群众意愿,解决了群众难题,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威信普遍提高,全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亓慧)9月26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凤城街道服务大厅今天正式挂牌启用。这是街道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继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开通民生热线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民生举措,彻底解...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