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冰 通讯员 胡安迎
均衡发展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年莱城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钢城区通过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志着莱芜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了全新阶段。
均衡城乡办学条件
11月20日,在雪野中心中学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紧张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校规划占地151亩,总投资1.6亿元,预计2015年完工,届时将把雪野镇目前的雪野中学、鹿野中学和上游中学三所中学合并为一处,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学校布局,均衡城乡办学条件。”雪野镇教办主任李峰传说。
在雪野中心中学的对面是去年底投入使用的雪野中心小学,该校一期工程投入5000万元,容纳675名孩子就读,硬件设施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学校全部建成后将容纳1500余名学生,可使周围十几个村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雪野中心学校建设只是莱芜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促进城乡办学条件均衡的一个缩影。
省政府要求,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任务。自去年以来,市教育局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率列入对各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督促各区、镇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责任,市、区两级设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奖补资金,调动了各级改善办学条件的积极性。
里辛街道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里辛中小新校,投资20余万元对南朱家庄联小、杨家楼联小等学校操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30余万元为里辛一中、二中建设了标准化的特殊教室并配备了实验器材。大王庄镇投资3800余万元完成大王庄中学、小学等9个新建项目,投资100多万元更新了内配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羊里镇、牛泉镇、鹏泉街道等镇(街道)都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
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毕思良说:“莱芜市规划于2013-2015年新(重)建、改扩建农村校舍标准化建设项目149个,截至目前,已经开工项目109个,开工建筑面积18.51万平方米,其中完工项目70个,完工面积5.62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莱芜市紧紧抓住省政府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的有利时机,由副县级以上干部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93所初中、小学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督导评估。针对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活动场地不足、内部配套落后等问题,督促各级投资7279万元完成校舍整改1506间、操场整改124个,并按省定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了音体美器材和微机图书等设施。督导科科长赵怀进说:“经过督导整改,全市广大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加大城内学校建设力度。投资4500万元的钢城区实验学校、投资3200万元的高新区汶阳小学已投入使用。积极与规划部门多次对接,深入调研,讨论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和城内学校建设规划,逐步缓解城内学校大班额、活动场地和功能用房不足等问题,以应对单独二胎政策带来的人口出生高峰。幼儿园建设成绩显著,投资3500万元的市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今年规划新建、改扩建的30处公办幼儿园,已开工26处,为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奠定了基础。
均衡城乡师资配备
“陈爱红老师到了我们学校后,主动担任起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一职,把城里的先进教育经验带到了我们学校,为我们打造‘实战课堂\’提供了很大帮助。”11月17日,茶业口镇中心小学校长陈磊对学校的支教教师陈爱红赞不绝口。陈爱红是凤城中心小学的一级教师,凤城街道“教学能手”,曾获得过莱城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今年9月份,来到茶业口镇中心小学支教。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莱芜市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城乡教师交流以区为主。莱城区组建了17个教育发展联盟,在各联盟学校之间开展教师交流活动。钢城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7所区直学校与5个镇(街道)教办结成对子,派遣优秀教师到偏远乡村学校支教。“多种形式的城乡教师交流促进了教师队伍由城镇向农村、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合理流动。”人事科科长李洪进说,“今年,全市共有179名教师参加了城乡交流,今后将继续选派部分教师参与,并形成常态,使优质师资不断向农村学校延伸。”
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莱芜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到2015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联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送到所有班级,所有师生都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目前,全市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教室的配备比例达到90%以上,建成校园网175个。依托“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名师网络教学示范课、精彩课例分享等网络教研,由教师网上教研拓展到了网上教学,空中课堂,开展送课下乡1000余节,实现了偏远学校与城内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共享。下一步,莱芜市将按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要求,征集中小学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优秀课程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增强教育公平保障能力
“这下上学不用发愁了!”近日,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王艳拿着手里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高兴地说。原来,今年助学贷款最高金额从6000元提升至12000元,彻底解决了王艳的上学难题。今年,莱芜市像王艳这样拿到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有1658名。
据统计,今年全市累计拨付各类奖、助学金及免学费资金153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656人次,为1658名贫困大学生成功申请助学贷款1053万余元。
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孙士成说:“为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各类奖、助学金的申请、评审、发放,都经过了严格的程序,保证了各个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
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获得同等就学机会,莱芜市实行“一卡通”和就学“绿色通道”,坚持“四个平等”(平等报名、平等编班、平等安排食宿、平等参与社会实践),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今年莱芜市改革中考招生制度,首次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网上免费查询考试成绩,严格做到招生计划、录取程序、录取分数、录取人数“四公开”,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中考公平公正,维护了考生利益。基教科科长邹元程说:“根据相关政策,今年293名农村独女户考生享受了中考加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关怀。”
为改善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状况,莱芜市将“校车村村通”工程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开通线路270条,投入运营校车151辆,乘坐校车学生12401人。
新闻推荐
近日,有网友在“Love莱芜”手机客户端反映,听说孩子接种疫苗都被调整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家住滨河花苑的他不知道应该去哪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孩子接种疫苗,希望记者帮助咨询一下。亓先生说...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