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2011年,李元名上班时不慎受伤,住院治疗15天,但由于一开始没有和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企业拒不承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拒绝工伤赔偿。自此之后,虽然经过多次认定、仲裁、行政诉讼,但该企业始终推脱责任。无奈之下,2014年,李元名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时间指派专门律师,并最终确定该公司侵犯了受援人李元名的合法权益。
如何让法律援助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市司法局按照“应援尽援、能援多援”的工作原则,以“服务民生”为工作主线,以实施法律援助“五六七”工程为载体,积极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树立了法律援助“民心工程”良好形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援助案件1210件,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法律援助的温暖。
基层基础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
钢城区汶源街道台子村地处山区,承包果园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但“人多园少”的现状让村两委班子犯了愁。街道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个一情况后,主动与台子村联系,上门服务。最终,采取依法竞标的方式,十八处果园全部承包到户。
“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为咱出谋划策,化解矛盾,可是不孬。”台子村支部委员桑志亭告诉记者。
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是市司法局搭建惠民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把“四三二”工程作为基层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部署实施了“服务网络全覆盖、法治宣传育民、法律宣传惠民”等司法行政惠民工程。针对基层基础建设较为薄弱的问题,今年,市司法局建成了75个遍布城乡的司法行政服务室。“调解、宣传、援助一站式服务,百姓有了矛盾就地解决,给咱社区帮了不小的忙。”谈起司法行政服务室,莱城区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庆仁深有感触。
新闻推荐
莱城区将22个城市社区划分为170多个网格,配备1020名网格管理员———社区网格化 服务心贴心
□特约记者 许俊华城市社区有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居民,而社区的服务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去年以来,莱城区健全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居民服务全覆盖。凤城街道清馨园社区...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