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许俊华 通讯员 亓慧
现场
12月8日记者来到清馨园社区,醒目的通知映入眼帘:明天发放免费老年手机,请已报名更换手机的同志相互转告。年轻的社区工作人员整理档案、收发证明,紧张忙碌着。宽大的显示屏前,社区党支部书记邹学平正在认真查看“莱芜市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3000多户居民、700多位党员无论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到我们这边来。”邹学平告诉记者。在1100多平方米的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室、棋牌室、文体活动室,一个个房间宽敞明亮、几净整洁,近30位老年人洋溢在幸福中。这是莱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缩影。
活动有场地 服务有人员 保障有资金
活动有场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租赁等形式,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同时,配套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做到透明式服务、全天候服务。目前22个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达2.98万平方米,平均1355平方米。服务有人员。按照“居民自治选一批、街道干部选一批、社工人才聘一批”的思路,为城市社区配备了176名服务人员,其中新招聘66人、街道下派7人。保障有资金。将社区建设各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区财政列支一部分、街道配套一部分、社区自筹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共投入2847万元。
管理网格化 党员无漏管 服务最大化
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将22个城市社区划分为170多个网格,配备1020名网格管理员。入户调查居民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目前已登记8万户23万人,迁移4万户12万人,实现了入户登记全覆盖。党员无漏管。按照“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片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思路,在社区的每个片区设立一个党支部,一栋楼房设立一个党小组,每栋楼确立1名党建联络员,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目前,22个社区成立了22个党总支,下设110个党支部、460个党小组、确立115个联络员。服务最大化。以“一窗多能、一岗多责、定岗定责”的方法,建立了规范化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搭建了“五室三站”、市民学校等服务平台,实现居民服务全覆盖。
生活便利化 互动数字化 活动常态化
每天下午四点半,花园学校放学,没有家长接送的学生背着书包径直来到了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服务中心三楼的“四点半学校”。四个大学生村官、三个大学生志愿者免费辅导孩子,有效解决了孩子放学后回家无人看管的问题。
市民学院、四点半学校……便利服务吸引居民走进社区。这是城市社区便利化的有力见证。新东方华庭为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力度,成立了“和人雅室”,倾听群众心声。“我是最近加入北坦社区老年队伍的,一天待在这里10多个小时,愿意打牌打牌,愿意下棋下棋,不愿意玩就看别人玩!”60岁的退休职工石承锡说。
互动数字化。打开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居民手机、电话互联互通,居民有什么需求,会通过电话、网络反映给社区,社区第一时间服务。活动常态化。各个社区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健身操队等文化团队,把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节目献给居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苏冬冬)为全面掌握森林资源状态和变化动态,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工作部署,莱城区林业局全面开展莱城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本次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前...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