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义撰文/供图
在中国历史上,“纪信代死”是个有名的典故。故事发生在楚汉争霸的年代,公元前204年,荥阳一战中,刘邦陷入楚军重重包围,危急关头,汉将军纪信向刘邦献计:允许他穿着汉王的服装,坐着汉王的车,夜间出东门向项羽诈降,掩护汉王西门突围。刘邦依计而行,得以逃出生天;项羽捉到“刘邦”,细看却是纪信,楚霸王又羞又怒,当场杀了纪信。这个故事不仅民间广为流传,且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纪信死后,刘邦追封他为“大将军武乡侯”。可能是纪信的忠勇之举感动了世人,国内很多地方都筑有纪信墓,以昭后世。据网上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竟有纪信墓70余处,如河南郑州、陕西户县、甘肃天水等。凡是有纪信墓的地方,都表示纪信就是当地人氏。然而,纪信到底是何方人氏,哪里才是他的真墓?因为缺乏官方权威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俨成千古迷案。
在海阳,也有纪信墓。据清代乾隆初年版《海阳县志》记载:“汉将军纪信墓在纪村西八里”,即今海阳市小纪镇小纪村西北8里。
上世纪50年代,笔者曾对纪信墓有过走马观花式的观瞻。纪信墓坐落于纪家店村北纪家老茔南端,墓丘浑圆庞大,墓前有碑,且有碑楼,肃然矗立,高有丈余,上书“汉大将军武乡侯纪信之墓”。因当时对碑文没有细读,所以对其详细内容基本没有记忆,只是留下了粗略的印象。
经历数个朝代沧桑的纪信墓,没有躲过“文革”浩劫,被当作“四旧”给扒毁了,着实令人痛惜。为了解当时扒墓的情况,最近,笔者到纪家店村作了调查访问。
纪信墓是在1966年初冬的一个晚上扒毁的。据目击者说,那一晚,在雪亮的汽灯的映照下,可见墓室的大小高矮和一间房子相当。人们进入墓内,首先看到的是三四具人体遗骸,有白色头骨和肢骨,还有一些玉石碗钵、瓷器之类的东西。那时的人们文物意识非常薄弱,加上对墓里的东西感到忌讳,认为肮脏有毒,因此当场就砸毁了一大部分,也有不嫌弃的,拿走了一些东西。至于墓中还有些什么随葬品,没有人深究。墓毁了,人们便扬长而去了。
目击者简单描述的墓内情况,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墓中骨骸的存在,表明了纪家店的纪信墓是真体墓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至于纪信以外的那些骨骸,也许有两种可能:一,可能是纪信的随从;二,可能是纪信的家人。据此,似乎可以大胆推论:纪信应是海阳人氏,而纪家店这座墓葬并非衣冠冢,而是真体墓。由此,在当地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些传说也得到了印证———
一说纪家店村(古称桑园村)是纪信的故乡。该村世代相传,纪信是他们的祖先。老人们说,他们村曾有座老祖庙,称作南庙,是供藏族谱典籍的地方;谱书很多,“够一个骡驮子”,反“徐州贼”时被烧毁。“徐州贼”,据说是当时官府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称呼,可见该村历史之悠久。纪家店村至今流传着这样的话:“纪信生于桑园,死于荥阳”,说明纪信的出生地当是今天的纪家店了。
一说纪信的尸骨被运回故乡。在纪家店村北面有个纪姓村,名叫“停灵崖”(今为亭儿崖),传说是纪信的灵柩运来时在此停留过,建村时便以此命名为“停灵崖”。在停灵崖北面又有个纪姓村,名字叫“拜驾岭”,全村百姓也全是姓纪的。传说是纪信的灵柩路过此地时,当地官员和乡绅在这里举行过隆重的拜祭仪式,故名“拜驾岭”(今为五虎岭)。
纪信死于河南荥阳,灵柩运回故乡必由西而东,路线是对的;从拜驾岭由北往南,方向也是对的。这两处村名的来历,也可表明纪信的灵柩确实是运回来了。
纪信真体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说的真实性。
关于纪信的籍贯及墓葬的真假问题,闲谈到此似乎该结束了。然而,读者可能会问:这事实是否与历史记载相符呢?《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项王烧杀纪信。”既然是烧杀,墓中又怎么会有完整尸骨呢?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相符。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假如墓中骨骸是别人的,是纪念墓,这种假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纪念墓就是纪念而已,没有人反对就可以了,更不可能有官府监督,既如此,造墓者实在没必要弄虚作假。
二、司马迁记错了。据说司马迁写《史记》时,做过大量的调查访问工作。但司马迁写《史记》始于公元前108年,成于公元前93年,共经历了16年,离纪信被杀已逾百年。书中“纪信代死”的内容,他若实地调查,接受访问的人也已是当事人的后代了。时过境迁,口口相传,距事实真相有多远,司马迁已无法核实,只能作实记录。至于真正的答案,只能交给历史来印证了。
此外,从项羽当时的心理情绪来分析,“烧杀”不可能。因为当项羽发现自己被诳骗那一刹那间,必定是咬牙切齿,恼羞成怒,而骗他的人就在眼前,他只有一刀砍了纪信才会解恨,这更符合一代霸王的悍勇作风,而“烧杀”毕竟是个慢工,也不符合盛怒之人的心理。
综上,在纪家店的纪信墓中发现完整的骨骸,就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何晓波通讯员姜长雨实习生贾晓晶)海阳着力以“四个平台”为载体,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努力为烟台率先走在前列担当作为、多做贡献。...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