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来
对胶东革命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海阳有个张瑞亭和张维兹———张瑞亭是中国同盟会会员,而张维兹则是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两人是父子关系。
张瑞亭(1890—1928)名九祥,海阳县南庄人,中国同盟会会员,1927年任山东省参议会议员,1928年10月被军阀刘珍年杀害。
张瑞亭的兄长开设鸿泰商号,所获利润多供张瑞亭读书、交游之用,并常以“振家声,兴中华”的勉语激其上进。“戊戌变法”后,维新风气渐及农村。张一心向往新学,赴京就读于朝阳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同盟会。返回海阳后,他目睹豪绅薛丕沾网罗城里土豪劣绅诋毁“三民主义”,极为愤慨。于是联络东乡的开明知识分子起而反对,并提出“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口号。1925年,张瑞亭任烟台官产处处长。翌年8月,去东村与结拜弟兄李景尚(后任区立东村小学校长)叙旧,当场奋笔书一条幅:“睡狮猛醒,雄立东方,振兴中华,横扫列强”;对联一副:“青天白日光宇宙,彤云绚霞耀环球”,以抒发忧国忧民之心,并憧憬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他到军队、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发表演说,宣传国共合作,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同年秋,赴上海,会同王乐平、范予遂等国民党进步人士,致力于国民革命。1927年,任山东省参议会议员。
1928年9月,刘珍年通电投靠蒋介石,被蒋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军长,驻兵烟台,称霸胶东。张瑞亭时任山东省稽查员,赴烟台视察市政,敦促刘珍年改革政治。但他所提建议,刘“伪诺之而搁置不行”。张瑞亭看透了其反动本质,便将其劣迹公布于世,致刘恼怒。10月9日,张瑞亭在寓所正准备吃午饭,刘珍年的交际处处长边章武和一副官率手下冲了进来,立逼张瑞亭跟着去师司令部。张瑞亭虽然预感到危险,但他临危不惧,从容登车。
当夜,刘珍年用麻绳将张勒死,尸体掩埋于西沙旺。时年,张瑞亭39岁。
反动军阀的凶残,并没有吓倒英勇的海阳人民。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更激起他们战斗到底的决心。1941年4月9日,根据中共胶东区党委指示,中共海阳县委在一、二、四区交界地带的小店村(今海阳市盘石店镇虎山村)召开民众代表大会,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并选举出了首任县长张维兹。
张维兹,正是张瑞亭的公子。
张维兹(1916-2012)早年就读于烟台志孚中学(今烟台一中),后转入北平河北省第17中学读书,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张维兹回到家乡,在下河头小学教书,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后任海阳保安第2团少校指导员,从事秘密工作。1938年11月,经刘梦溪介绍,张维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海地委宣传部科长及中共海阳县委委员、宣传部长、代理县委书记。
张维兹出任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后,当月就重新组建了海阳县大队,并在后来亲自兼任大队长。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布第一号布告,号召全县民众为驱逐日军出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动员全县适龄青年报名参军、支前,当年全县参军1269人,支前民工1.3万多人次、粮食124万斤,支前其它物质折款52.8万元。此后,海阳的抗日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海阳以地雷战为特色的全民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