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鑫通讯员孙鹏科于顺成姜雅静
背负30多斤防火设备满山跑,一人要消除300多个坟头的火灾隐患,这是海阳护林员王川一天工作的真实写照。清明前夕,历来是防火最严峻的时期,记者跟随王川登山防火,亲身感受了一名基层护林员那紧张艰苦而忙碌的日子。
每天负重30多斤防火设备,步行20多公里巡查
王川是海阳凤城街道防火队队长,同时也是一名基层护林员,主要负责海阳凤城街道鞠家安村龙爪山和芝芳村神童山约900亩的森林区域。为了保护山间的每一棵绿树,王川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巡逻,遇到崎岖地形,他都要背上灭火器步行巡逻,在负重30多斤的情况下,一天要走上20多公里。
在王川的车筐中,记者发现了一桶水,“这桶水我一年到头都带在身边,在消除安全隐患时能派上用场,用完后就要及时灌满。”王川说。
交谈中,海阳市林业部门森林防火督察人员向远处一看,发现山间正冒出浓烟,“起火了!”听到这三个字,王川条件反射地跳上摩托车,加上油门便向火源赶去。不到五分钟,他便到达地点,迅速解开皮绳,背上灭火器,戴上头盔,冲进烟雾中。这时,海阳凤城街道片长、防火队、机关干部、建设村村民等近30人已经迅速赶来,用了3分多钟便将火完全扑灭。
村民上坟放鞭炮起火,反应迅速及时扑灭
“应该就是在这个坟头起火的,鞭炮屑一看就是刚放的。”王川随即和身边的防火人员研究起来。经查实,这里是海阳凤城街道建设村望石山上的坟地,这起火灾正是村民上坟放鞭炮引起的,所幸护林员巡逻、瞭望及时发现,防火突击队反应迅速,扑救及时,没有烧到附近的树木。
从这短短的十来分钟,记者已经切身感受到扑火现场的紧张气氛和护林员的不易。据了解,每位护林员不仅要背着30多斤重的灭火器快速到达、快速扑灭,将损失控制到最小。而且,在灭火时,护林员都置身浓烟中,在火苗中穿梭,氧气含量很低,虽然戴着头盔,但呼吸不畅身体不适。
火情控制后,记者看到,摘下头盔的王川头发已经全湿了,脸部一片通红,脸上渗出的汗水夹杂着烧焦的草灰让他的面容格外粗糙。来不及擦汗,王川又仔细巡逻草丛中有没有飘散的火星,并用脚踩灭火星,用土覆盖,确保不发生二次火灾。
一天巡查300多个坟头,半个多月没回家
“每年清明节那天,都是忙得脚不离地,顾这头顾不了那头,灭火器整天都不敢关,一直是运转状态。”王川回忆说,每年清明节村民都要上坟烧纸,春季天气干旱少雨,山上的荒草遇上火星就会起火,防火形势最严峻。为了保证清明节当天没有火灾发生,他需要赶在村民上坟前提前到达。“早晨5点半就开始在山上转,等上坟的人多了,就得每个坟头挨着转。”王川巡逻的区域中共有300多个坟头,待每户村民上坟后,他都要挨个用灭火器吹灭周围的火星,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即便这么谨慎,但依旧有看不住的时候,多处的荒草中同时窜出火苗,他就必须满山跑着赶紧挨个吹灭。一番忙活下来,王川的衣服总是湿漉漉的。因清明节期间丝毫不敢马虎,王川的午饭也是在山上吃点凉饭草草打发,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回走,有时连着十多天都不能回家。“从我们集中食宿24小时值班的那天,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了,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知道我干什么去了。”王川笑称。
其实,王川只是烟台全市基层护林员的一个缩影,每天奔走在山间,默默地付出,只为保护山间的那一抹绿色。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王磊)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市民政局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