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海阳新闻 > 正文

求格庄战地医院住了50名伤员, 村民称,这里地理位置特殊适合设医院

来源:烟台晚报 2016-08-19 13:15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张怡通讯员吕连兴阎婷

在海阳市徐家店镇求格庄村,有一片已废弃不用的老房子,曾在战争年代被战地医院用来照顾伤员。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村75岁的老人王玉峰,跟随他的讲述,又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缫丝房充当病房,住了50多名伤员

据王玉峰介绍,他的爷爷曾经做过缫丝生意,就是把蚕茧抽丝、用蚕丝织成绸缎销售,家里因此有三四十间缫丝房。日本入侵后,家里的缫丝生意停了,房子也闲了下来,后来,便被战地医院全部用作了病房。“用房子前就跟我们打招呼了,当时村里的党组织成员带着战地医院工作人员来看房,看完之后就在门上贴上一个纸条,上面标着能住多少人。”王玉峰说,那时候群众支前热情高涨,能为战士们做一些事情感觉很荣耀。

确定好居住人数后,村妇救会主任带着成员帮着收拾房子,房子里也重新盘上了炕。家里最多的时候曾经住过50多个病号,当时,他的母亲就是妇救会成员,平常负责接待病号、纳鞋底、送公粮。

地理位置特殊,帮助组建地方医社

当初战地医院为什么选择在求格庄村?据了解,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民党采取属地管理,而求格庄村地处莱阳、海阳、栖霞三地交界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处理一些问题上三地经常相互推诿扯皮,方便我方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村里有六七户从事缫丝的人家,闲房比较多,便于安置伤员。再加上村里群众基础好,战地医院才最终安在了这里。

据王玉峰回忆,1945年前后,栖霞、海阳等地部分区域被划出,单独设立了“牙前县”,当时求格庄村就属于牙前县管辖范围。“我小学毕业证上还写着牙前县十五区小学呢。1950年牙前县撤销了,辖区的各个村庄也重新归属了海阳、栖霞等地。”

战地医院在求格庄村期间,曾经开荒种菜种粮用于自用,因为不能接收老百姓就医,就帮助地方组建了医社。王玉峰说,当时徐家店镇还没有自己的医院,老百姓看病很不方便,本着后方支援地方的原则,战地医院抽调了一些医护人员在镇上组建了医社,等到后方医院撤离后,这个医社就交给了地方政府。

村姑“入职”医院,文艺演出慰问伤员

因为战地医院需要人手照顾伤员,村里不少手脚利索的姑娘进入战地医院帮忙。这些姑娘刚开始在医院里称为职员,主要负责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等工作。“那时候她们都是上午工作,下午听课学习一些医护知识,就在村里打粮食的场院里学习,然后进行考试,优秀的才能成为医院里的护士。”

除了去医院工作的姑娘外,还有一些姑娘、儿童团成员闲暇时会组织一些文艺演出慰问伤员,“我们当时演出的节目叫‘办拉剧\’(音),有些像现在的海阳大秧歌,也有些反映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节目。”

除了这些“半路出家”的群众演员外,一些专业剧团也会到村里慰问伤员,“白毛女”“三世仇”“三打祝家庄”等剧目均上演过,一到这个时候,周边不少村庄的村民也会跟着来大饱眼福。

现在王玉峰在市里有自己的工作,身边也有不少跟他一样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好友。其中一位住在海阳县城、当时在战地医院工作过的老人,前段时间专门让儿子开车把他送到了求格庄村。老人说,尽管村里的人基本上都不认识了,但他还是对这个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

新闻推荐

海阳一老人在敬老院蹊跷死亡, 家属怀疑老人曾遭人殴打,事发近半年至今未结案

YMG记者程凤摄影报道海阳市留格庄镇敬老院的一名老人张京渭死了。6个多月来,他的尸体一直停放在一家殡仪馆。对张京渭的真实死亡原因,不少亲属及熟悉情况的人有着...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求格庄战地医院住了50名伤员, 村民称,这里地理位置特殊适合设医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