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吕连兴阎婷姜长雨YMG记者曲妍妮)两个月前,以海阳抗战故事为背景拍摄的电视剧《地雷战》全国热播;最近,在海阳拍摄的电视剧《大秧歌》一举夺下全国收视冠军。两部剧好评如潮,海阳红色传奇大剧开启了“霸屏”模式。
以海阳独有的大秧歌、地雷战为主要元素,创编拍摄的电视剧《大秧歌》、《地雷战》,真实还原了海阳人民的革命历史,书写了胶东子弟兵感人至深的革命传奇,海阳的红色文化、秀丽风光与独特的文化底蕴也随着电视剧的拍摄和热播而发扬光大。剧中的斗秧歌场景都是地道的农民秧歌队出演,海阳人民的淳厚朴实从热情奔放的秧歌表演中尽情释放;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丛麻禅院、琵琶岛度假村等都成为两剧拍摄外景地,电视一播,游人剧增,呈现出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交相辉映的新常态。
在红色影视剧热映带动城市文化传播的同时,该市精品文艺创作也植根“海阳特色”,为群众提供文化盛宴。作为该市文化创作主力的市京剧团,精心创排的抗战主题现代京剧《地雷战》、《秧歌魂》,已在全市范围公演20余场。如今,该市京剧团与国家京剧院也已成功“牵手”,开创了国家京剧院结对帮扶县级地方剧团之先河。
激活文化发展密码,海阳用文化软实力铸就了发展硬动力。今年以来,海阳市文化事业发展亮点频现:以“地雷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红遍全国,地雷战精神成为国人的共同精神支柱之一;海阳荣膺全省第二批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为该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作了最佳注脚……近年来,海阳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扬起“文化”这面闪亮旗帜,让全国人民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海阳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持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作。位于该市盘石店镇嘴子前村的古墓群是一处春秋时期的贵族墓地,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和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海阳市唯一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嘴子前墓群4号墓、6号墓抢险加固方案日前已通过省和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相距不远,位于留格庄镇霞河头村的清道台府邸历经多年,现已面目全非,但内部木架结构保存完好。目前,霞河头庄园传统民居修缮工程及保护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已启动。届时,海阳将新添一处展示清朝风土人情和官宦家族生活的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产业内涵进一步丰富。
以文化理念打响旅游品牌,是海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妙笔之一。海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民俗文化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新兴文化元素凸显,形成了以大嵩卫和春秋古墓群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大秧歌、螳螂拳、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地雷战纪念馆、地雷战遗址、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亚沙展览馆、国家沙滩体育健身基地、亚沙水生植物园为代表的滨海休闲度假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海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风生水起,源于对文化强大影响力的深刻领悟,更得益于自身坚持不懈地发展与革新。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海阳市坚持“文化兴市、文化强市、文化惠民”,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连续出台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推广、文化服务、文化项目和文化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奖励激励政策;全面完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了电影公司、京剧团、影剧院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激活了“一池春水”,整合了文化资源,释放了内在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于竞飞杜文贞YMG记者曲妍妮)近日,记者从海阳市获悉,该市小纪镇大刁家村银杏协会、东村街道北山社区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2015年“基层科普...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