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阳,几乎每个村里都有一处便民服务代办点,村民办理日常所需业务,只需要将材料送到本村的服务点即可,由村干部担任的代办员将当日汇集的事项统一送到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办理。有的村民说这叫“村民动嘴,干部跑腿!”
“以前找政府办事,常常是门难进事难办,现在政府主动帮我办,顺心顺气还办得好,服务真是到家啦!”一封海阳市民写给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感谢信上这样说。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多次找”为“一次办”,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海阳市“市、镇(区、街)、村”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了群众办事难、来回往返花费时间多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与这位市民同样的感受。
超九成村庄有了便民服务代办员
在海阳,几乎每个村里都有一处便民服务代办点,村民办理日常所需业务,只需要将材料送到本村的服务点即可,由村干部担任的代办员将当日汇集的事项统一送到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办理。有的村民说这叫“村民动嘴、干部跑腿!”便民服务点,是海阳搭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的基础,目前全市已有90%的村庄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每个村设立了一名便民服务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与此同时,全市17个镇区街道都已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全市政务中心服务下沉,基本形成了管理规范、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方圆街道成立了该市最早的便民服务中心,2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合作医疗费用报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申请办理、生育证办理等相关服务内容都有相应的服务窗口,而且显示屏中还可以滚动播出街道招工信息。“以前这些窗口不在一起,老百姓办理具体事项老是跑错地方。现在走进便民服务中心,几乎所有事项都能一站式解决了。”社会事业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市民实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早在2012年12月底,海阳市政务中心就已经正式启动运行。如今,已见成效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给市民提供了全面、全天候、全覆盖的便民服务。在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中,市政务服务中心是龙头。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该市538个审批服务事项和107个收费事项进入政务中心办理,占全市所有事项的91%,企业和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的愿望基本成为现实。镇(区、街)便民服务中心是纽带。凡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安、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有关事项,全面进驻,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则是基础,突出证照办理、办事咨询、信息服务、矛盾化解等事项,村干部兼任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代办、协办服务。三者职能明确,优势互补,形成了三位一体、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自去年10月份开始,该市对全市17个镇区街便民服务中心,以及未进政务中心的8个部门共10个服务大厅的监控设施进行了联网改造,将17个镇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各部门服务大厅,全部纳入市纪委和政务中心的视频网络监控范围,有效地规范了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保姆式”全程服务办事更快捷
三级保障机制下,服务在不断延伸,效率在不断提高。不久前,市民杨增到政务中心办理增值税业务,门口一张醒目的告知单让他清楚地了解了办事流程,更让他惊喜的是水费、电费、天然气等生活费用也能一并办理。他根据提示,20多分钟就办完了增值税业务,还顺便缴纳了天然气费。为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该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实施了建设项目联办和重大项目代办。建设项目联办,是多部门同时介入,改分散审批为集成审批,变逐一审批为“齐头并进”。而重大项目,则是按照“提速增效,特事特办”的要求,从企业注册、投资立项、规划、建设到投产运营等为企业进行全程代办,并进行全程“保姆式”、“跟踪式”服务。建设项目联办和重大项目代办极大地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来海阳考察投资的客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过去办事跑断腿,现在办事一站清”,一位企业负责人在从代办专服员手中拿到项目许可证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阎婷包新月
新闻推荐
在港城,有这样一支慈善义工队伍, ———烟台扬帆助学慈善义工队活动侧记
拥有众多子女的母亲———义工队长薛志伟。从踏上社会的那天起,她就开始了为人行善的道路。在她的感召和奔波下,2010年2月,扬帆助学义工队诞生。她的儿子吕雪霖...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