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暖风拂过薛家庄村,鸟语花香,小溪潺潺。今年一开春,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在全村铺开,绿树多了,河道通了,路面平了……“这些都是村民共同出资出力得来的!”海阳市东村街道薛家庄村村委书记修焕兴笑着说。3月之前,横亘于村东头的河流———薛家庄东河,还是杂草丛生、垃圾围堵的场面,打这里经过的村民,都不自觉地捂起嘴鼻,生怕刺鼻的酸臭味袭上来。“村里生活垃圾没地方倒,大家也就习惯倒进河里了。”村里人说,长此以往,河道被垃圾填了个满,清澈的河水也泛着绿苔,浑浊不堪。“一定要好好整治一下,把原来的薛家庄东河找回来!”今年3月初,薛家庄村开了一次党员大会,提出两项重点任务———清理河道、路面铺沥青。河道长200多米,最宽处有8米,道路铺沥青的价格更是昂贵,这都需要不少资金呢!怎么筹集资金?经过商定,村里启动了第六次集资捐款!为何说是第六次集资捐款?书记修焕兴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早在1999年,村里要打自来水,受村集体经济情况的限制,一时筹不出资金,这让人一筹不展。“打自来水是给自己行方便,我们自己凑钱!”村民中,这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几天时间,修焕兴就收到来自村民的3万元捐款。“要知道,当时我们村干部一年的工资才只有3000元左右,这3万元来得不容易。”修焕兴依然难忘村民的热情。有钱捐钱,有力捐力,只用14天功夫,全村都吃上了自来水。从这之后,村里每一件大事,都少不了捐款集资村民的身影。2006年,村里修建两座桥、进行道路硬化集资;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2010年,全村党员和部分大学生集资修村史;2011年,部分道路铺设沥青……直到今年3月份的清理河道、铺设沥青,集资捐款的人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涨。“这些年,我们村民集资捐款总额达到了五六十万元呢!”修焕兴算了算说,全村捐款集资实现了100%的覆盖面,也就是说,除了70岁以上老人不提倡参加捐款集资外,每一位村民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当然,捐款的热情,也要建立在资金的公开、透明使用基础上。在薛家庄村,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由专人来进行出纳,同时资金去向都会进行全村公式,使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有据可查。正由于这样的良好传统,今年的第六次捐款,薛家庄村只用了3天时间,就凑起12万元专项资金。有了资金的支撑,村里一天一个样,道路两旁的玉兰、银杏一字排开,主干道的绿化率达到了95%以上;淤堵了多年的河道终于不再垃圾遍地,两侧也砌起了整齐的河床;硬化道路上,“穿上”一件更加平坦耐用的沥青外衣。旧貌换新颜,自己看着都敞亮!村里人都忍不住笑,自己出资出力建设的美丽乡村,打心眼里喜欢!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吕连兴阎婷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阎婷李云朋YMG记者曲妍妮)“59粒!又是个丰产年!”昨天,记者来到行村镇榆林村村民徐学军的麦田,成熟的小麦即将收割,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徐学军...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