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踏上无偿献血路,10年时间里,李升亭献全血13次、献血小板69次,总计献血量6.6万毫升,被誉为烟台的“献血王”。他用不平凡的举动,在生命与生命之间搭建起一座“红色的桥梁”,奉献热血,让爱延续。
无偿献血,他一献就是10年
李升亭,莱阳市城厢街道公园社区居民,今年54岁。他第一次走进血站是在2003年7月。
那一天,李升亭无意中从工友那儿听说了无偿献血这件事,心想:“无偿献血不以金钱为目的,奉献了爱心还能救人性命。”于是,他利用休息日,在莱阳维客超市附近找到了一辆采血车。第一次献血,由于对此方面知识了解甚少,他只献了200毫升。献完血,李升亭特意查看了身体状况,并未出现别人口中的头晕不适感,反觉得整个人精力充沛。从此,李升亭定期数着日子,每到半年献血间隔期满,就主动去献血,而且每次都献400毫升。“在我眼中,施比受更有福。”被问及坚持奉献的动力,李升亭说,“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予别人援手,比接受别人帮助更有幸福感。”
享受“施”的幸福,李升亭除了定期献血,还积极参加烟台市“红色爱心之家”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帮助献血者。这一举动,让他更加明白了献血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奉献他人的信念,自此,他不光是献全血,还定期到芝罘区献血小板,而且一献就是10年。
爱心传递,他是义务宣传员
无偿献血的事情,李升亭从未告诉他人,包括自己的妻子。然而,时间久了,事情终于“败露”,这遭到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妻子的极力反对。对此李升亭毫不动摇,同时,也意识到周边人群对无偿献血知识缺乏正确认识。
一个人的血液毕竟有限。2008年的一天,李升亭跟往常一样去烟台血站献血小板时,血站领导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你们莱阳的献血量都不够莱阳自己人用的。”正是这句话,加之前面的事情触动,2009年12月,烟台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红色爱心之家”成立,李升亭第一时间申请加入,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
从那以后,他自制无偿献血宣传横幅、印制了宣传材料、购买了扩音设备,每天都拿出3个小时,穿上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红色服装,进行无偿献血宣传。从城区到乡镇,李升亭的脚印踏遍了每个乡镇、村庄,以他自身的实例和感悟,讲解献血知识,感动了无数人,感召出了一支无偿献血“大军”。
捐献器官,他让爱心延伸
好人也有忧伤事。2008年,因原单位倒闭李升亭下岗。2011年,李升亭的妻子不幸得了脑中风,瘫痪在床。这期间,李升亭为了生计,开起了一家小杂货店。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倒李升亭,反而经过这一段生活感悟以及妻子受病痛折磨,让李升亭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触:2012年10月31日,李升亭与妻子达成共识,在《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决定死后将二人的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人死了,器官还能帮助一些挣扎在生死一线的病人,这是一件好事,也像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李升亭说。搭建生命桥梁,无偿献血10年,如今的李升亭,又有一个新的计划:赚足钱,明年购买一辆带蓬的三轮车,带着妻子一起下乡宣传。走更多的路,让更多人了解献血益处,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救治生命,传递爱心。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李梦吕颖超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于守仁李庆盛YMG记者姜乾)在梨乡莱阳,有一支老年义工服务队,它的名字叫博爱,成员共30多人,多是些退休老同志。但正是这样一支老年队伍,一年多...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