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阳新闻 > 正文

烟台七年普查古籍五万余册

来源:烟台日报 2014-01-25 17:48   https://www.yybnet.net/

你知道“古籍”吗?古籍作为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文献,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等概念,很多人都对其感到陌生。2014年伊始,《烟台市人民政府公报》第1号目录中,正式公布了烟台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包括市图书馆、蓬莱慕湘藏书馆在内的6家机构入选其中。

其实,早在2007年,文化部就第一次启动了全国古籍的普查工作,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烟台也开始在国内古籍崭露头角,目前,烟台市古籍保护中心已普查全市古籍7437部56830册,藏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设《古籍中的胶东》栏目,讲述那些隐藏在古籍中的胶东往事。第一期,首先让我们对烟台古籍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古籍挖掘】将废纸变成国宝

在市图书馆6楼的古籍修复室,记者见到了刘树伟,在烟台他算是古籍方面的资深专家,早在2007年他便参与了烟台市第一次的古籍普查工作,7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古籍的保护与研究。“2007年4月,烟台市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的深入普查,对登记的古籍进行清点和编目整理,并建立了全市古籍档案。”就在那年,烟台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市图书馆成立,刘树伟也就此与古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古籍的普查、登记、评估、培训、研究等,都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所谓古籍就是古代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刘树伟首先解释了古籍的标准概念:“一般来说,1911年以前产生的纸质印本或写本,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的古代文献,即为古籍。”其实,古籍的研究工作是难以想象的繁乱复杂,需要从业者在多方面专业知识的支持下,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刘树伟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个名字———“守拙园”,就靠着这份执着,刘树伟渐渐找到了书海中的“颜如玉”。“关于古籍工作,最兴奋的,莫过于把过去认为是一文不值的废纸鉴定为价值连城的国宝。这个鉴定前后的巨大差距,无疑是古籍学术工作价值的最大体现。”刘树伟告诉记者,烟台图书馆曾经有一部书,叫《历代史纂左编》,是明代唐顺之编纂的一部史书。“这部书因品相极佳,感觉就像新印刷的一般,一直被认为是民国时期的影印本,但是经过我们大量的考证研究,最终确认了它是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刻本。后来,它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了国家珍贵古籍。”刘树伟说,慧眼识书的喜悦之情,是文字所无法表达的。

【内部探访】藏书室里尽是高科技

打开三道保险门,穿过两间屋子,随着淡黄色的防紫外线灯管逐渐亮起,一个巨大的古籍藏书库出现在记者面前,一排排的书柜在两边整齐摆放着。“这里共存放着3717部古籍,时间从明清到民国,类型从传纪、小说到琴谱、医术,可以说浓缩了先人智慧。”在刘树伟的指引下,记者参观了这个古老的图书馆,在翻阅之前,“高科技”是给人的第一感受。恒温恒湿的仪器表、红外线报警器、纸纤维扫描仪,以及墙上十几个摄像头构成了无死角的安全环境。“与传统古籍保护比,如今的古籍保护条件已大为改善。”刘树伟拿出一册古籍,最外面已用纯天然的樟木板夹住,以避免书虫的破坏。“人工的樟脑球含有化学制剂,所以不能使用。近年来,在市财政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先后购置了大量有高科技含量的古籍保护设置。传统的古籍书库,采用白炽灯或灯管照明,这种灯光,因紫外线等原因,对古籍有损害,现在灯具采用防紫外线灯管,一根灯管上百元;过去想复制古籍,多用复印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光线等问题,对图书破损严重,现在我们用的古籍专用扫描仪,实现了无损扫描古籍;而一台古籍修复台,价格也是十分昂贵。”一直以来,古籍在文物中处于一个被忽视的位置。为更好的保护古籍文献,文化部于2007年启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这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古籍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近年来古籍收藏市场的日益升温,拍卖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一套明代的刻本甚至拍出了天文数字。然而,在刘树伟看来,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中精神财富,“保护古籍对于知识的传承、文化的延续、思想的传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现在,烟台市是山东省古籍藏量居于前列的城市。烟台市的古籍,主要存藏在烟台图书馆、蓬莱慕湘藏书馆、烟台市博物馆、莱阳市图书馆、栖霞市图书馆、鲁东大学图书馆、烟台职业学院图书馆等16家公立机构。目前,烟台市古籍保护中心已普查全市古籍7437部56830册,其中有1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15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本土元素】残书里挖出牟平历史

一般来说,地方图书馆更偏爱本土作品,而烟台的古籍工作者也不例外,他们在保护古书的同时更注重对胶东历史与地方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在普查之前,市图书馆馆藏有三四十种抄本,因没有装订,被视为残书,几十年来从未动过。”然而,在枯燥的整理中,刘树伟和同事们竟发现了胶东的先贤文献,十分珍贵。“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其中有不少牟平孔继堂的稿本文献。”经过系统整理,牟平孔氏家族的稿本著述,相继面世。“元至正初年,孔子第49代孙孔士元,任牟平县尹,经过不断繁衍,形成《孔子世家谱》之牟平派。自此清康熙之后,孔家族科第连绵,诗书传家,著述不断,在牟平文化史上写下了璀璨的篇章。这次发现对于牟平文化与孔氏家族,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刘树伟表示,让残书故纸堆瞬间变地方文化的金矿,对于古籍工作者来说是最幸运与激动的。目前,市古籍保护中心还从残书中整理出三四十种珍稀的胶东文献,大部分都成为了研究胶东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其中,既有明代抄本《郭宗皋遗集》,又有清代的稿本《诗经古韵》等。同时,这些文献还是清末或解放前编纂《牟平县志》、《福山县志》时的采访册,弥足珍贵。更让人兴奋的是,地方图书馆也是捷报频传,莱州市图书馆的《识小录》、蓬莱市图书馆的《平叛记》等,都“变废为宝”,被评为山东省珍贵古籍。

【古籍保护】让更多人重视古籍

经过古籍工作者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烟台市的几家古籍藏书机构,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收藏特色。如烟台图书馆的经部、集部类文献,蓬莱慕湘藏书馆的戏曲、小说类文献,鲁东大学图书馆的史部文献,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市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室内,记者还看到了配有实木古书柜的古籍,这都是古代胶东的藏书家为其配套的。刘树伟介绍说,烟台作为文化大市,历史上就有爱书藏书的传统,藏书家更是人才辈出,较著名者有:清代福山王氏天壤阁藏书楼,名震齐鲁;近代彭紫符秘藏数万卷,珍品琳琅;当代慕湘将军善本云集,富甲海内。

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大量珍品古籍涌现,如清乾隆年间海阳鞠氏稿本《悦轩集》、清宫卜万之稿本《宁海州志书证证录》、《酉园抱瓮集》,清雍正刻本《读杜心解》、清道光间福山王氏稿本、清光绪王懿荣书法等。刘树伟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民间收藏者,开始乐于参与到古籍普查工作中来,但其实这些珍贵文化保护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目前,很多古籍收藏者都缺乏基本的保护常识。如有的用报纸层层包起来,其实报纸是酸性的,日复一日在侵蚀古籍;有的觉得古籍文献破损的不像样子,就用图钉钉一下,或用胶纸糊一下,岂不知这样反而更破坏了图书。”关于未来对古籍的保护,刘树伟认为,虽然近年来保护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文物保护工作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还面临经费投入捉襟见肘、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难题。“希望今后全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保护这些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YMG记者邵壮通讯员尚征摄影报道

工作人员在修复古籍

烟台市图书馆里收藏的古籍珍品

新闻推荐

莱阳“引水入城”工程全面启动投资9735万惠及59个村庄

本报讯(通讯员李梦孙俊蛟YMG 记者姜乾)昨天,从莱阳市水利局传来喜讯,该市2014年为民服务实事之一的“引水入城”工程全面启动。目前,该工程共投入大型机械...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烟台七年普查古籍五万余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