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孙淼通讯员刘志康摄影报道)田芳,是中国移动成千上万个活跃在客户服务第一线的普通员工之一。她从2004年3月以来,独自坚守渤海深处的大钦岛长达九年,负责大钦、小钦、南隍、北隍四个岛的移动通信工作,把中国移动的优质服务延伸到远离陆地的一个个渔村。
九年多来,她坚持“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她负责的四个岛,距离最远的需要坐近3个小时的船。由于岛上居民居住分散,所以她几乎每天都要在海上漂泊。渔民家中、码头渔场、渔船上面都是她办理业务的场所,大家称她是真正的“移动”营业厅。只要用户有困难,不论何时何地,她都会及时赶到用户需要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朴实的海岛人。田芳教他们发信息,教他们用无线上网查资料,教他们使用飞信和海上定位,帮他们调试手机故障。渔民和战士忘记交费造成停机,只要有求助电话打过来,她都会先行垫付,以保证客户的海上安全和畅通,每年垫付话费金额都在万元以上。
2006年,以保障海上交通和生产安全为目标,烟台移动公司在大钦岛建设了海平面覆盖系统,对渤海海面形成了远距覆盖和保护能力,并开发了“海上定位”业务。为尽快发挥这项服务对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作用,田芳针对海上养殖和作业渔民逐户讲解和推荐,吸引了1600多渔民加入到定位系统。几年间先后有300多人次在定位系统的帮助下,生命和财产得到了挽救。
服务驻岛部队是田芳的重要工作。她把战士当亲人,用真心、诚心和恒心把中国移动与驻岛官兵紧密联系在一起。每年八一建军节她都积极参与驻军文艺演出,给战士缝被子补衣服,给家庭困难的战士经济帮助,大家都亲切地喊她田大姐。直到现在身在许昌交警大队的小闪还经常给她打电话,说说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海底电缆经常受到风浪破坏,海岛经常会突然停电。为保证微波设备和基站畅通,不管什么时候停电,田芳都会尽快赶到机房启动备用电机,否则一旦微波设备停止工作,海岛通信将全部中断。所以岛上人经常会看到她半夜背着汽油、打着手电上山的情景。雨雪天气和晚上上山危险性很大,但她从未延误过一次发电任务,岛上用户也没有因停电中断过通信。“真情服务润心田,扎根海岛绽芳华。”田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服务员工,做的都是最平凡的小事,但纵然平凡,纵然艰难,她都愿意无悔地坚守在海岛上,为海岛用户多做实事好事,谱写最基层“中国梦”的中国移动篇章!
朱长红:“持久”革新中国公用钟事业
本报讯(YMG记者魏文杰通讯员柴振威摄影报道)虽是知天命之年,但得体时尚的打扮依然不落后于潮流。一如在商界,她率领的烟台持久钟表集团始终立于潮头,引领并推动中国公用钟事业的发展。她,就是朱长红。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朱长红自建厂之初便深知市场开拓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和分量。因此,她提出了“满足市场、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的经营理念,创造了中国公用钟行业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在她的努力下,烟台持久钟表集团自1993年以来一直保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综合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机场达95%以上、核电达70%以上、高铁达85%以上、地铁达80%以上,已成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的首选品牌,如北京鸟巢、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京沪高铁、哈大高铁、秦山和海阳核电、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
在朱长红的经营理念中,“创新”一词从未缺席。烟台持久钟表集团是全国同行业唯一的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一个工程实验室的技术研发平台,创造了5项行业“最早”:最早发明了带秒针塔钟;最早把GPS 技术应用到塔钟上;最早实现塔钟的计算机监控;最早实现时钟系统的网络化管理;最早把物联网应用到公用钟领域。
去年,持久集团利用因特网、通信网、传感网、物联网时钟同步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控制技术,开发并运营钟联网系统,使遍布全国的时钟产品精确、可靠、安全地运行在统一的时刻,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提高30%,管理维护成本降低60%。这是物联网在时钟行业的具体应用,将触发时钟行业从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的大变革。
驰骋商界多年,朱长红视诚信为企业生命,25年来没有一例被用户和供应商诉讼。始终如一的“诚实守信”,使烟台持久钟表集团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荣誉,连续多年被授予省、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3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用心经营之外,朱长红更认真履行公共责任。她一直把赈灾捐献、关心员工、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下岗职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困难母亲、春蕾女童,发动企业员工设立了爱心捐助基金,每年定期在“三八”节、母亲节等节日期间为女性特殊群体送温暖。目前,持久钟表已与51名困难母亲结成长期帮扶对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本人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又发动集团员工,捐款10万余元。今年,持久钟表还与莱山妇联联合发起“持久圆梦”行动,帮助部分困难女性实现心中梦想。
林淑美:与国际巨头握手的女企业家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景芳毅李林涛摄影报道)蓬莱精细化工研究所,几年前还是个小规模的化工厂,近两年来经济效益成倍翻番,固定资产增长了100倍,成为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佼佼者。而公司的当家人,就是曾经荣获省市劳动模范、有烟台市女企业家称号的林淑美。
林淑美今年48岁,原是一名民办教师,1992年下海经商办企业。蓬莱精细化工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建所之初,资金不足、缺乏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种种困难并没有使林淑美退缩。她知难而进,带领员工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攻关,终于成功地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出口美国。
2001年,该所便开发出16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并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有两项产品分别被列入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并迅速打入并占领了欧美等国际市场,累计实现出口创汇近亿元人民币。从此蓬莱精细化工研究所名声大振。
2002年初,企业走“强强联合”之路,与美国威尔逊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维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维迅(蓬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今年以来,她们进一步明确了主导产品,实现了三大外资合作项目。一是投资600万元与美国合作的B—15热敏材料技术项目;二是投资400万元与韩国合作的ODB—2热敏材料。上述两个项目的开发,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进口热敏色素的替代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已与广东冠豪纸业等4家大型上市公司建立了供货关系;三是与清华大学研究所合作的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在现有两个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几年来,精细化工研究所的固定资产增长100倍,累计出口创汇1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1100万元,成为烟台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林淑美本人先后被蓬莱市委市政府授予“纳税大户”、“模范民营企业”、“巾帼建功能手”;被烟台市妇联授予“烟台市优秀女企业家”;被烟台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季淑霞:精心照顾多病婆婆30年
本报讯(YMG记者孙淼通讯员郭传义摄影报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位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大季家居委会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季淑霞,30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多病的婆婆,这可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今年60岁的季淑霞,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1972年,她与同村青年季恩祯喜结良缘,来到婆家,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时的婆家,公公死得早,留下婆婆一人拉扯着兄妹7人在困境中度日,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婆婆为了让她少受委屈,执意要按农村的习俗,让他们分家单过。望着刚过五十岁,却已被满身疾病、困苦生活折磨地过早衰老的婆婆,看着几个衣难遮体、食不果腹,却很懂事的弟妹们,季淑霞说什么也不忍心分这个家,一直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一晃几年过去了,弟妹们渐渐地长大成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家里实在太穷了,吃的都不够,哪里有钱买房盖房?可是当时在农村没有房子是很难娶上媳妇的,眼看婆婆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季淑霞很心疼,主动与丈夫商量,将自家住的三间老房翻修,扩成四间,让婆婆弟妹们搬到新房住,他俩住婆婆的老房。就这样,她和丈夫东挪西借,凑钱翻建了新房,又好不容易说服婆婆,搬进了新房,她和丈夫搬进了婆婆住的老屋。他们两口子就这样一直张罗着帮助四个弟弟盖起了新房成家立业,也嫁走了两个小姑子,才算了却了婆婆的心思。那时她们的大女儿已经11岁,小女儿也9岁了。
然而,那时季淑霞的“任务”还没算完。由于婆婆年事已高,肠胃不好,有时会拉肚子,甚至不知不觉地会拉到裤子里。每当这时,季淑霞都会毫无怨言默默地为婆婆收拾,换好衣服,清洗干净,还不时地安慰婆婆,不要上火,保重身体。婆婆爱吃零食,每次集市,季淑霞都会买些婆婆喜欢的水果、糕点。特别是婆婆过生日时,家里更是热闹非凡,弟弟妹妹携全家人都来为婆婆祝寿。老少30多人欢聚一堂,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忙里忙外,做上几桌子丰盛的菜肴,让婆婆享受子孙满堂的幸福。
三十年来,季淑霞做到了一个儿媳妇应该做的一切,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帮婆婆操持家庭,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美满,欢乐无限,年年被评为“和谐家庭”。
刘晓琳:一根拇指敲出300万字小说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李梦姚磊摄影报道)她有着一张美丽的面孔,眼睛大而灵动,但她却是一个重度脑瘫的残疾人,无法自如地控制四肢、生活不能自理。正是这样一个女孩,5年的时间里,用单指一个一个地摁出300万字小说。她叫刘晓琳,今年26岁,家住莱阳市城厢街道西至泊村。2013年,她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3”网络人物,并登上四川卫视大型公益节目《中国正能量》,被众多网友亲切地称为“天使女孩”。
26年前,刘晓琳来到这个世界,母亲难产导致她重度脑瘫。从此,父母带着她踏上漫漫求医路,但辗转全国各地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奇迹始终没有出现。由于身体残疾,2003年小学毕业之后,刘晓琳辍学回家。
双手无法自如控制,走路要靠着墙挪动,说话要使上很大的力气才能发出几个简单的音———这是刘晓琳每天都要面临的困境。然而晓琳并没有回避生活、放弃自己,独自在家的她将爸爸的书翻了出来,看了一本又一本,为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一点点地积攒着能量。
2008年,在刘晓琳的一再恳求下,经济困难的父母用东拼西凑的钱给她买了台电脑。从此,电脑好像给这个不幸的姑娘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让她写作的梦想可以飞翔。
别人敲打10个字只需要几秒钟,她却需要几分钟;别人写累了可以舒展下腰肢,她则只能忍耐……尽管如此,刘晓琳仍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面对一切,她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的乐观和对爱情的梦想。
5年时间里,刘晓琳艰难地用右手大拇指敲击键盘,共完成《百合花之恋》、《草根记者:恋上同居网友》、《契约新娘:爱上霸道总裁》、《亲爱的,陪我一起看日出》等8部中篇小说,近300万字。其中,《草根记者:恋上同居网友》在网络上的点击量高达70多万;《契约新娘:爱上霸道总裁》被黑龙江龙华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看中,以5500元的价格获得该小说的数字版权。“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呢。”面对生活中的艰辛,晓琳总是微笑面对。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她也从不避讳自己的疾病。她经常用自己做例子,鼓励那些需要帮助的网友。如今,在她的QQ群里,除了北京编剧、儒风写手联盟等写作群之外,还有残友中国、脑瘫人生家园这样的励志群。网友感慨,她就像一位美丽善良的天使,教会了普通人如何面对苦难、珍惜生活以及相信爱情,传递了正能量。
季淑霞
刘晓琳
田芳(左)
朱长红
林淑美
新闻推荐
□孙为刚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电影《车轮滚滚》吗?还记得片中主人公———那个推着手推车,拄着一根竹竿的支前民工耿东山吗?他的原型叫唐和恩,华东支前英...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