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妮
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莱阳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强化水系生态功能为重点,转变治水理念,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莱阳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强化水系生态功能为重点,转变治水理念,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惠泽梨乡百姓,扮靓梨乡莱阳。
构建覆盖全市的大水网,全民科学共享水资源。水资源决定城市发展的承载力。莱阳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逐步实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文明发展、永续发展。实施引水入城工程、构建全市统一的大水网体系,正是莱阳市基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议,做出的重大决策。
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努力实现全市水库的大串联、河道的大循环,建设科学安全的配水节制闸站,优化城市河道的引配水方案,理顺市级引配水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全市的大水网体系,统筹兼顾城市和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用水效率。工程通过建立以沐浴水库为源头,连接龙川沟水库、胜利庄水库、小平水库、焦家店水库、孙家夼水库,沟通清水河、蚬河、旌阳河、小旌河、白龙河、七星河等水系,并将沿河的支流、水渠、湿地、坑塘、水库、低洼地等潜在的滞洪空间纳入整个洪水调节涵蓄系统,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水文补偿作用、水源工程的蓄引能力以及水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做到最大引水,最优配水,盘活配水路径,拓展配水范围,提高水循环,节约水资源。在大水网建设的前提下,水资源的管理建设上在原有的“治水”“用水”基础上,增添了“护水”的概念。使水资源管理从传统的水质量,水安全管理,延伸到水景观,水文化,水旅游等新兴层面。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以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全域整体发展格局,建立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的区域水务管理体制,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之美并重,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改善泽被子孙的水生态,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梨乡。实现人水和谐,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为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水空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做出的水利宏观布局和优化配置。引水入城工程结合莱阳市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构建水利总体布局和水资源总体配置规划时,立足于防洪减灾、城乡供水、水系生态骨干三大体系,努力形成引排顺畅、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河流湖库水网体系。为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基础支撑,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起航点、推进器、试验田。引水入城工程将以现代化水网为依托,结合河道防洪治理、水利风景区创建和生态水系建设,科学规划,综合施策,构建起完善的水工程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一。优美的水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人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河道完成引配水需求、防汛排涝、城市排污等基本功能后,还将会继续挖掘和发展水体自身特有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向包括生态维护、景观游憩、人文展示在内的复合式廊道功能转换,使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供水、灌溉等效益的同时,更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为塑造城市形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蓄力,最终形成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生态,大大提升城市品味和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城乡一体,河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梨乡梦想。
建设科学规范的水制度,服务地方科学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科学管水迫在眉睫。随着大水网体系的建设完善,莱阳市用制度管水,科学管水的方法服务地方发展成为可能。
大水网建设使用水安全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成为现实。基于此,莱阳市将加快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全面摸清水资源“家底”,科学预测用水需求,为全面落实好用水总量控制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打下坚实基础。修订发布《莱阳市水功能区划》,编制完成《莱阳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计算报告》,着手推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出台《莱阳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从管理主体、部门职能划分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建立起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使水质监测、水生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生态化,为依法治水管水创造良好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梦YMG 记者姜乾)昨天,从莱阳市民政局传来消息,从下月起,该市将为身患大病、残疾或失去父母照顾的困境儿童发放每月基本生活费420元,为儿童的...
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