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累计安排扶贫资金4500余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扶贫项目140多个,着力扶持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前,去年规划在建的13个项目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今年实施的文昌中学和实验中学新建工程,将于年底前基本完工。今年计划投资9500万目元,新建14个塑胶操场和5所幼儿园校舍等工程,8月份已全部开工建设。在莱阳市文昌小学崭新宽敞的教学楼里,孩子们坐在干净整齐的书桌前,露出纯真的笑容;在谭格庄镇高家村的扶贫大棚里,正在忙着固定瓜秧的贫困户王新喜看着满棚绿色,露出充满期待的笑容;在绿荫掩映、郁郁葱葱的蚬河岸边,正在休闲广场里晨练的市民,看到成群的白鹭在碧波荡漾的蚬河里嬉戏觅食,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张张幸福笑脸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莱阳市用大手笔不断为百姓幸福加码的民生情怀,让每一位梨乡人民都真正沐浴在惠民财政的阳光下。近年来,莱阳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在可用财力紧张、需投入地方多的情况下,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初心不改,用足用活对上争取、市场运作和财政投入“三种手段”,2012-2016年共投入民生资金105.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1.2%,累计办结为民服务实事100件。今年又投入资金23亿元,把承诺要办的实事由20件增加到22件,这些实事件件直指老百姓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织就了一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助”的民生保障安全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莱阳市将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与“全面改薄”工作分步实施、统筹推进,计划到2017年底,投入资金5亿元,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17所,新建校舍面积13.7万平方米。目前,去年规划在建的13个项目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今年实施的文昌中学和实验中学新建工程,将于年底前基本完工。同时,今年计划投资9500万元,新建14个塑胶操场和5所幼儿园校舍等工程,8月份已全部开工建设。就业有岗位,生活才能有保障,该市通过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补贴等方式,打出了一套促进就业的漂亮“组合拳”,今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50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医疗养老体系日益完善面对“看病难”的大环境,该市去年采用PPP 模式投资5亿元,实施了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实施了河洛卫生院等3处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目前该市6处卫生院达到“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稳步推进镇街敬老院改革,今年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处、农村幸福院10处,新增养老床位1300张。与此同时,今年该市养老待遇资格认证还率先启用“人脸扫描系统”。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通畅交通路网建设一直是莱阳民生套餐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该市投资8.26亿元启动了莱阳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级路北迁”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年底将初步具备通车条件。丹崖路扁壳桥、金山大街小荆河桥等8座桥梁改造维修工程也已竣工。今年该市又实施综合交通重点工程13项,莱羊线大修改造、同心路北延、G204城区立交桥防护等工程进展顺利,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生命防护项目已完工,大修改造村级公路70公里,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两轴四环”的城市路网主框架正加快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该市实施城建重点工程225项,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莱阳人成长的蚬河公园“拆围透绿”;金山大街、文昌路、贤友路等新增绿化面积8.59万平方米,白龙河景观绿化全长1500米。莱阳的城市建设不仅有“颜值”,更有“温度”。该市共在文景佳苑、锦绣佳苑等小区敷设集中供热管网25公里,完成莱阳一中住宅、教体局宿舍等17个小区共13万平方米的老化采暖系统改造和古城、莱萌等7个小区的庭院外网改造;梨园小区、蚬河小区等12个老旧小区并网工程已完成70%。全市农村“村收集、市运输、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全面启动;姜疃镇濯村荣膺“2016央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姜疃镇岚子村荣获“省级宜居村庄”称号,姜疃镇地北头村、万第镇小院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环保治理守护碧水蓝天今年以来,莱阳市聚焦群众热切关注的环保突出问题,不断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发力,对环境违法实施“零容忍”,推动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提升。白鹭重新“做客”蚬河,便是该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有力佐证。五龙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积极开展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市热电厂等重点企业共投资1500多万元对原有的脱硫除尘和脱硝系统进行了改造;成立了4家尾气检测机构,实现了全市范围全覆盖,并对13385辆黄标车全部淘汰。***兜住民生底线为摸清贫困状况,做到***,莱阳市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对贫困人口逐一建档立卡,逐户逐人核实基本信息。近年来,累计安排扶贫资金4500余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扶贫项目140多个,着力扶持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强化“兜底扶贫”,对因病因残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通过“两线合一”方式,以农村低保、医保等方式兜住底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90元提高到355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减半;加强社会救助,实施“泛海助学”、“春蕾计划”等帮扶措施。文化惠民构建精神乐土不仅要物质脱贫,更要精神富足。该市立足让群众有地方和设施开展文化活动、有参与文化活动的平台,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全民阅读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升级改造了3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6个村级文化大院。积极对文艺团队开展指导培训,储备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和文艺团队。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倡导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连续5年举办“梨乡好人”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梨乡好人”50名。其中,11人被评为“中国好人”,6人被评为山东省道德模范,31人被评为“山东好人”,19人被评为烟台市道德模范,5人被评为“烟台好人”。全市3万余名市民注册登记志愿者,相继涌现出“梨乡晚霞”、“魅力城市”等20支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志愿者团队,打造形成了“五位一体”七个一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梨乡春雨”志愿服务项目库等一大批品牌项目。“好人”精神已经成为梨乡市民的最美追求,志愿者风采在莱阳这座文明城市处处闪耀。(通讯员李梦李玲王春玉)志愿者在龙门社区为居民免费测血型。
日益完善的养老体系
群众文化活动
梨乡晚霞志愿服务队为敬老院捐赠衣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梦刘桂霞YMG记者姜乾)昨天,莱阳市首个“职工驿站”在商厦新天地门前广场揭牌投入使用,驿站内配备有医药箱、桌子、凳子、书报架、空调和充电设施,让环卫职工有一个歇脚、喝水、...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