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佳烨 记者 侯召溪)在莱阳,2018年有7.27亿的工程被“埋”在了地下,地面上几乎看不到“蛛丝马迹”!
人们感受到这些工程的存在,是从身边的热度开始的。昨天,市民李先生找到当地城建热力公司,这次“上访”的目的与前几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三九天家里热得躁的慌,能不能供低点!前些年,由于家里温度低,李先生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上访。而今年,多数市民都为家里热得发“愁”。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身暖心更暖”,莱阳市建设局投资2.16亿元,实施了4大“地下供热工程”。连续昼夜奋战6个月,建成100万平方米北部热源工程,敷设地下主管网9.5公里,改变了城区北部没有集中供暖的历史。敷设主次管网50多公里,完成三大热力公司主管网“拉手工程”,全市供热形成“一张网”,互为保障。完成莱萌、枣行等14个小区12万平方米的老旧地下管网改造。结合道路和小区建设,同步敷设地下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城市供热温度整体提升2—5度。
市民在感受到供热热度的同时,发现供水水质也有明显的改善。为了让市民安心用水,提升供水质量,莱阳市建设局组织自来水公司投资1.05亿元,实施5个“地下供水项目”。敷设城区至沐浴水库全长7400米的第二输水干线,春节前完工后,将彻底改变城市单线供水现状,结束30万市民用水“命悬一线”的历史;建成絮凝沉淀池,每天达标处理源水10万立方米。改造水厂供水主管道4800米。为道路和小区配套敷设供水管道22000余米;改造老旧小区一户一表4500户。
除了供水、供热这些民生工程,为了实实在在提升生活品质,莱阳市建设局还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不显山、不露水的地下“隐形工程”。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建成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中设置在地下的“共同沟”中,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病,推动城市集约高效转型发展。围绕污水治理,污水调节池建设、应急处理工程和13个镇污水处理工程全部竣工,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每天达标处理污水20万吨,有力呵护了碧水蓝天。
同时,围绕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普查地下排水管线260公里,完成河道清淤2万余方、排水暗渠清淤4万方,疏通道路两侧雨污管网37 . 8公里、河道5000余米,不仅让城市水变清了、排水设施更完善了,而且防汛安全系数也获得明显提升。结合小区、道路、广场建设,同步建设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工程,加大城市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让大城市的新鲜景儿也走进了莱阳。
莱阳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一座城市,应该有看得见的繁华与美好,也应有看不见的防护与保障。组织城建工程,不能总盯着面上,应将城市的“面子”与“里子”统筹规划、同步建设,既重地上、更重地下,全方位建设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稿件来源:《烟台日报》1月14日县域版)
新闻推荐
莱阳夫妻推出“公益理发日” 60岁以上老人一元理发,收入义捐
本报讯(YMG记者曲彩云通讯员王伊凡高娟摄影报道)在莱阳市古柳街道,有一对热心的理发师小夫妻自发开展了“公益理发...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