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州城西八里处,有个西魏家村,现隶属虎头崖镇管辖,村中男性居民皆为林姓,共二十七户,因户数较少,又叫小魏家村。说起西魏家村,远近闻名,因为该村是清初由闽南籍将领后裔所建立的,这在当地是仅有的一例。
前不久,在西魏家村村支书林志军的帮助下,我有幸见到了清光绪五年(1879)纂修的《西河林氏族谱》。据了解,“西河”是林氏的郡望,历史上林氏家族多以“西河堂”作为堂号。族谱记载,林氏家族原籍是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含英村,是个有名的军人世家,其中有一支子孙在清代世袭二等阿达哈哈番(满语,即二等轻车都尉,三品武官)。第十四世林惜(字表得),“少时在闽,日事戎行,东征西讨,立有战功”,康熙五年(1666)加封参将,调驻山东莱州府(府治在掖县,今莱州市),遂入掖县籍,卒后葬于城北二里的解家庄头村(今文昌路街道东庄头村)。林惜的三个儿子林天培、林天圻、林天堦定居今天的西魏家村,子孙繁衍至今。
乾隆二十年(1755),林惜的曾孙林钧(字鸿运,1720-1791)发动族人,在村西北修建起一座具有些许闽南风格的林氏宗祠。嘉庆、道光年间,林钧的儿子林发祥(1755-1829)经商发家,极盛时期拥有土地一千二百余亩。道光十三年(1833),林发祥的长子林万清(1775-1840)等又对宗祠进行了重修。幸运的是,林氏宗祠虽历经二百五十六年的风雨沧桑,至今犹存。
为了保护好这座古老的历史建筑,林氏家族又斥资十万多元,对宗祠进行了维修、加固,并于2011年春节期间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
现在,站在村中央用水泥硬化的大街上朝村西北远远望去,当街南墙正中有一座悬山顶的大门楼,前短后长,结构独特,一副“漳莆家声远,莱山世泽长”的对联道出了林氏家族的历史渊源。门楼后侧还有两根立柱支撑。门前有三级大理石台阶,左右各有一个石墩。院内正中,有出厦的正厅三大间,墙面用青砖砌成,砖缝笔直。屋脊及屋山翘角处原有六兽,在“破四旧”时被砸掉,现已修复。屋檐下及房屋四角有数根柱子竖立,以起到支撑作用,柱子下方有石圆柱形底座。四扇隔扇式房门和两侧的镂花窗户,都漆以深红色,显得庄重古朴。
门上方原有一块匾,题作“追远堂”,以表达慎终追远之意,与室内正中的“奉先思孝”匾额遥相呼应。室内原有林氏历代先祖的牌位,每逢年节及春秋两祭接受子孙的膜拜。屋檐下的地面为正方形青砖铺就,朴实大方,透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东西厢房各有三间,东侧院墙上还有一个拱形的月门,与院外高高的梧桐树相映衬,显得格外清幽。从大门楼到正厅之间有白石条铺成的甬道,正厅、甬道、门楼三者正好构成了整个院落的中轴线。
如今,对于西魏家村的林氏后裔而言,祖先们一代一代传承的闽南话已经离他们远去,但闽南漳州府一直是萦绕在他们心中永远的故乡。
程皓文/图
新闻推荐
日前,莱州市首批21辆以液化天然气(LNG)为燃料的新能源环保客车投入运营。据悉,“油改气”后,莱州的城乡客运车开启低碳时代,尾气污染物接近零排放,非常环保,且很安全。(YMG记者...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