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锡荣
那是生活困难的1960年,我们苗家完小的六位毕业生,包括我,接到了掖县十五中(现莱州市第二职业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开学这天,我们结伴背着行李卷,徒步向十五中所在地———梁郭走去。一路向东,十五六里的路已使我们汗流浃背。到了梁郭,向当地人打听一下十五中在哪里,却没一人知道。这时有人说:“会不会是岭上那些才盖起来的红瓦房呢?!“不管是不是,去看看再说吧!于是,我们一行人又向村南走了二里多路,路东岭坡上,一块约十五六亩大的平坦地面上,孤零零地立着三排红瓦房,老师们早已在坡上等待我们。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了。平地的中间,一条不宽的沙道贯穿南北,最南端是没平整好的操场,北面路东侧一排是办公室,办公室后面搭着一座帐篷,那是临时的伙房;路西侧前后两排是六间教室,教室内整齐地排列着崭新的课桌和板凳,门窗还没有装玻璃。真正的伙房坐落在靠北一些的东面,才垒平口,伙房西边是宿舍,刚铺好地基,而我们临时住在附近百姓家里。最北端是菜地,厕所就在菜地的西边。
按照划分好的班级,我走进了一级四班的教室。我们的班主任姓崔,蓬莱人,先向我们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话刚出口,便引起一些同学的小声议论和哗笑。“笑(sao),笑(sao)什么笑(sao)!”崔老师用质疑的眼光看着我们说。这一问,反而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哄笑,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从没走出自己的家乡这个小天地,基本没听到异乡人说话,那时又不讲普通话,蓬莱人把笑读成“sao”,我们不乐才怪!
为减轻国家负担,学生的户口又转回原籍,这回家里的负担可就加重了。本来每月口粮就不多的学生家庭,又要再挤出一部分让学生带到学校吃,有个别同学迫于家中严重缺粮,辍学了。
学校为减少学生的体力消耗,将课程和作息时间作了调整:去掉了体育课,操场栽上了地瓜,种了玉米;取消了晚自习,晚上睡觉的时间改成每天12小时。那么长的睡眠时间,再加上填不饱的肚子每天大闹五脏庙,谁能睡得着!回宿舍后,为消磨时间,同学们互相插讲一些新闻:“昨天晚上某某梦游,绕操场跑了十圈”,“某某走读生一顿吃了四两方瓜饭,撑得回家路上都上不去坡了!”……然而说笑过后,仍是饥肠辘辘。
最能打发时间的当属站岗。晚上,我们男生四人一组巡守地瓜和玉米等作物。一晚,轮到我们四人当值,凌晨一点左右,我们发现有个黑影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从硕长的身影判断应该是徐老师。”嗯,徐老师来查岗啦。”我们暗想。于是,我们埋伏好,等徐老师走进我们的埋伏圈时,我们四人同时跃起,喊一声“不许动”,将徐老师生擒。一阵嬉闹后,我们五人席地而坐,天南地北地侃起来,直聊到启明星升起。劳动课也由每周两节改为每周半天,这半天里,有的助炊,有的管理菜田,有的给建筑工人当小工。秋天,我们就到灵山一带收获地瓜和花生,回来之后,将收获的地瓜和花生交到伙房换成饭票。农忙时,帮生产队干活,因为那时很讲究“教育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又是一个劳动课,我们班的男同学去集上大队耕地,由班主任唐老师带队。到了地里,每八个人一组,拉旧式步犁,由一位农民扶犁。我们吃力地拉,虽然步伐并不快,汗水却不停地流。看到这种情况,唐老师问道:“同学们,谁会唱拉犁号子呀?”几个同学异口同声道:“我会!”于是,几个人轮流喊起了在自己村学来的号子,跟着号子走,步伐一致,拉起犁来就轻松多了。“你们还有没有新号子?”唐老师又问。这次没有人回答。只见唐老师蹲在地头,拿出纸笔,开始了她的创作。两遭地回来,她的杰作出炉了。“同学们呐,嗨嗨~加油干呐,呀呼嗨~拉犁就是上战场,上战场呀吆啦呀~吆嗨!吆嗨!吆嗨!吆嗨!”随着节奏的加快,我们的脚步也飞快起来,黄色的土浪,盖过了我们的脚印,也盖过了我们的汗水。
夏秋就这样伴着我们的酸甜苦辣过去了,迎来了难熬的冬天,没有暖气,没有火炉,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清晨起床后,值日生把每个同学的洗脸盆都倒满水,十分钟的早操结束,脸盆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冰,捞出冰渣简单洗洗脸。有些幽默的同学就提出了洗脸的“三把任务”,三下两下洗完脸。是啊,时间长了谁受得了……好像那年冬天特别冷,钢笔里的墨水都冻成了冰,作笔记和写作业时要经常用嘴呵一呵钢笔才能下水。晚上回到宿舍,被子都是凉的,要进被窝确实让人打憷。不知是谁出一个点子:临睡前脱光衣服,把全身凉透再进被窝,这样就不觉得凉了。不少人买了这个单,究竟效果如何,我没试过,所以也无从知道。
大雪迎来第一个新年。吃过晚饭,雪还是下个不停,地上的积雪还没过脚踝,风也开始咆哮。汽灯发出光亮,照亮了各个教室,各班的新年文艺晚会正在热闹进行中。鼓乐声、歌声、笑声从各教室传出来,淹没了窗外的风雪声。我班正在进行“击鼓传花”,说来也怪,鼓声多数是在班主任接到手帕时停止,其实也就是我们集体作弊罢了,只因班主任每个节目都令我们捧腹大笑。
春暖花开的一个上午,教室前的空地上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会场,会场上摆着一张桌子,桌前坐着全校师生,桌后站着梁郭公社党委李书记。李书记作了简短的讲话:“同学们,连续的自然灾害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困难,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党和祖国时刻惦记着你们。今天上级给咱公社发来一批罐头,经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全部分给咱们中学学生!”掌声经久不息,泪水挂在每个老师和同学的脸上。
新闻推荐
在莱州市夏邱镇小初家村,一条只能容两人并肩通过的小胡同里,经常会传出吕剧的曲调,这里是吕剧爱好者的乐园———民乐之家工作室的活动场地,到这里活动的成员平均年龄在70岁...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