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州新闻 > 正文

“还债老人”让诚信熠熠闪光, 姜春康

来源:烟台晚报 2016-08-18 08:02   https://www.yybnet.net/

河南新郑市薛店镇有个花庄村,年过古稀的花书增每月初回村还债,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这是第157户,还剩40多户。”8月1日,老花又回到花庄,从兜里摸出几个暖热的纸包,纸包上分别写着村民的名字和钱数。17年来,这位老者,把退休金、打工挣的钱和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攒在一起,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地偿还50多万元的欠款。(8月10日《人民日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自身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也是当下社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礼记》有言,“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意思就是“金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七旬老人打工还债17年,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更让诚信两字熠熠闪光。

当假冒伪劣频频曝光,当学术造假屡禁不绝,当老人跌倒不敢扶起,人们不禁追问:诚信去哪儿了?“还债老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诚信者的丑陋、浅薄和渺小。许多像“还债老人”一样的诚信故事,都传递出了浓浓的正能量: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一位83岁老人常坐在村口马路边,卖自家种养的马铃薯和土鸡蛋换点钱替儿子还债,6年来,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为在天灾中死去的3个儿子还清债务,被人称为“诚信老爹”;拾荒九年还清5.4万元债务的新疆乌鲁木齐老人吴兰玉,以诚信感动中国;江西84岁老人郑宜栋身上的毛衣穿了25年,而他为了偿还父辈欠下的旧债用了67年,“全国十大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欠债还钱”是他最纯朴的承诺……

在烟台,同样传颂着一个“苦寻二十年,还债二十元”的感人诚信故事。2009年3月31日上午,莱州市虎头崖镇虎头崖村一个农家里,来自三山岛街道仓东村的杨彩祥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找到父亲生前债主任福山的老伴,偿还了父亲30多年前欠下的20元钱。苦寻二十年还的二十元,已不仅是钱本身,而是可贵的承诺,是金不换的品质。“还债”背后的诚信精神,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道德标杆。

“还债老人”花书增等诚信者的涌现,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精神坚守。俗话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期盼他人诚信,不妨先从诚信待人开始。每个人都是社会机体不可或缺的一因子,都是感知和传播诚信的载体,人人诚信,社会诚信。我们也期待着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能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营造不能、不愿、不敢失信的氛围,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付出代价且无立足之地。

新闻推荐

百年荆条盆景繁花似锦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德秋摄影报道)“我家种殖的这棵荆条树,至少有100年了,每年一到夏季,小花开满枝头,繁花似锦,散发出甜甜清香,左邻右舍都能闻到,直呼惊奇!”昨日,76岁...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还债老人”让诚信熠熠闪光, 姜春康)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