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的朱家村,金黄的麦子在顶着太阳生长。谁曾想到,这片麦田在二十年前因为海水入侵几乎要绝产。把盐碱地变成良田,并非一朝一夕,带领全村人与自然从抗争到合作的是朱家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成湛。
朱家村的进村路像城市的双向车道,不同的是中间不是栏杆,而是一条宽数米的沟渠,这是王成湛兼顾麦田和排水所发明的独创。
引淡压咸,莱州湾畔他智斗海水
朱家村,莱州城港路街道的一个村庄,离莱州海湾1.5公里。海水入侵,逼着这个小村庄要和大自然争。1994年王成湛担任朱家村的党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是拿海水开刀。治理海侵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王成湛带着村民实地勘测,沿着2000多亩盐碱地走了个遍。当年6月的一天,突降大雨,朱家村满街没过膝盖的雨水,给王成湛带来了灵感:要是想办法把雨水储存起来,抬高淡水水位,没准能把海水挤回去。这一大胆设想得到了水利专家的认可。
从1994年10月开始,王成湛带领村民历时3年,动用了10多万个工日,挖掘运输32万土石方,完成了3800米的两道“U”型拦海大坝,直接将海水推出1500米。
朱家村治理海水的方法为沿海地区治理海水倒灌提供可以借鉴的典范。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邹家华莅临视察后,欣然题词:“艰苦奋斗意志坚,治理海侵效果好”。
科学发展,建交通码头引领集体致富
早在做党支部副书记的时候,王成湛就一直分管村办企业,先后筹建了四家村办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500万。担任书记之后,王成湛又带领人跑市场、跑资金、跑项目,新上了号牌厂、冲压厂和保鲜厂,投资达830万,还为村里的骨干企业商标装潢印刷厂引进了高技术生产线,从日本引进了密封件生产项目。
治理海侵之后,沿海一带开始水草茂盛,绿树成荫。绝迹多年的水鸟也飞回了海边。看到多年未见的“光景”,村民很开心,但王成湛却做起了别的打算。“科学发展才是根本,得把世世辈辈依赖生存的大海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让全村老百姓祖祖辈辈受益。”王成湛说。朱家村与莱州市交通局达成合作修建“陆岛交通码头”协议,工程总投资8000万,主要用途是客运、货运、渔港、旅游。2007年,投资2亿元的东方海洋水产增养殖深加工项目被引进;2008年,佳兴水产养殖公司入驻。一个以港口为龙头的村级工业园已经初具规模。
新闻推荐
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刘月明23日上午,在莱州市卫生局的二楼会议室,烟台市今年首例器官捐赠者、16岁的斌斌(化名)父母代替儿子,接过由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