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壳、吸黄、吃肉……对于烟台的“大逮”们来说,吃下一只中秋前后的肥蟹也就几分钟的功夫,推杯换盏间,言说这份上天对于胶东人的馈赠。
可是,您知道一只螃蟹从海中到餐桌前要历经多么不平凡、不容易的过程吗?昨天开海,记者跟随龙口市桑岛的渔民体验了一次辛苦的捕蟹之旅。
YMG记者张韬摄影报道
三天北风愁坏船家
老军点上一根烟,狠狠嘬了一口,吐出的烟圈与海面上升起的水汽模糊着视线。船身左摇右晃、船顶的风向标像发疯似的对着东南角狂转不止。“明天就开海了,却刮了三天的北风。”老军叹了口气,漫无目的的摆弄着缆绳,黝黑的皮肤在阳光海水的映衬下愈发光亮。
老军姓张,今年已经50岁了,桑岛人,打记事起就捉鱼、长大了就像村里祖祖辈辈那样出海打渔。八月十五前后,螃蟹、爬虾最肥,又赶上开海,成长了三个月的大梭子、赤甲红正挺着双螯等待着与最优秀的渔民“搏斗”。以往老军总是赢的一方,可今年这天怪了,北风呼呼刮,老军跟我说的话几乎都被海风吹得听不见。
中午妻子没吃饭,与一帮村里的老姐妹将网笼整理完毕,扛到了丈夫的船上,接着还给海神娘娘上了三炷香,憧憬着开海第一网就能给全家带来丰收,可这风……老军皱起眉头,这要是1号出不了海该咋办,想着想着,也可能是这几天准备开海太累了,老军竟依靠在船栏上睡着了。
桑岛,龙口市西北部的一个小岛,距离陆地直线距离3.2公里,海岸线长8.5公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火山岛屿,“沧海变桑田”正是其岛名含义,岛上的居民几乎家家以渔为业。
而每年的9月1日开海日,对于岛民来说重要程度与春节相当。
风渐小带来转机
早上5点,海岸线被一道明亮的红光划开,不知海神娘娘是否听见了渔民们朴实的祈愿,连日的北风有了减弱的迹象,船头的角旗竟然时不时指向了北面。对于渔民来说,相比于能要人命的大北风,偶尔的小南风更像是出征的号角。“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领人马下江南兵扎在长江。”资深戏迷的他心情不错,甚至哼起了京剧《借东风》里的桥段。
此时不大的桑岛码头上已经熙攘十分,趁着天气的短暂好转,陆续有船开始向大海进发,但也有保守派选择继续蹲守,静待风浪停歇。老军招呼着四个船员小伙,解缆、起锚。“这天出远海肯定不行,但只要风不再大,十海里以内绝对没问题。”一切准备就绪,老军发动了自己那条上百马力的渔船,掰着指头说,自己的船在村里不算大,但出远海的话一趟也得上百升油,这要是开海第一天打不着东西,就赔大发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海水是碧蓝色或者墨绿色,但在老军眼中,却是五彩斑斓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信息。渔船打从离开码头开始,老军便不停地朝海水中观望,不时抬头望望信标。“可能是连续大风的原因,海水有点浑,还夹着不小的浪。”老军一边开船一边给身边的小伙计们“上课”,“海水发浑一般海里东西少,咱们往深处再瞧瞧”。说着,渔船就像能听懂老军的话一般微微倾斜,朝正西偏北方向驶去。
水手安大江的心愿
他叫安大江,来自河南信阳一个偏远乡村,刚娶了媳妇。为了给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大江与一帮老乡,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烟台,成为了一名渔船水手。
因为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大江带我参观了他临时的家。船舱一共两层,最底下一层是床铺。说是床铺,其实就是在舱里的边角地带围上一圈木板,搭几张毯子,隔成一处休息睡觉的地方。
大江说,这是自己经历的第二次开海,记得去年开海,他刚成为船员不久。这个来自内陆的小伙子虽然水性不错,可连海鲜基本都没吃过,更别说捕鱼了。自从上船开始,颠簸的海浪便让他吃不消,一直从码头吐到海里。等到要分拣爬虾的时候,更是手忙脚乱。
一年过去了,大江已经从一名“菜鸟”晋升为合格的渔民了。
摆在驾驶台上的一台有点像电脑显示屏的仪器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都是高科技。”大江指着说,这叫定位仪,指引驾驶员确保航向正确,这个仪器很关键,大海里不跟陆地一样,几乎没有任何标志物,如果没有它指引方向,就麻烦了。我看了一下目前的所在位置,东经120.284327北纬37.923074。
第一网心凉半截
大江知道,要下网了。与过去铆足全身力气,猛地甩出渔网不同,如今的出海捕鱼早就采取了机械化作业。船长一声令下,网笼便像排列整齐的军队一般,下沉进了海水中。大江与伙计们要做的,只有耐心等待。“我们是小船小网,打螃蟹、爬虾,一网下去最多一个小时就行。”他今天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多打点螃蟹、爬虾,自己也能多挣一点。
要收网了。大江如今的动作麻利许多。可这一网有点可怜,螃蟹屈指可数,爬虾几乎没有,还有一些杂鱼,大江说只能当鱼食,但太少,养殖户都不要。
老军心中虽然不悦,但相比于去年已经算是“赚了”。原来,去年开海当天虽然天气不错,老军的船也去了更远的地方打鱼。可是,却在第一次下网时渔网就被刮破了,还连带弄断了一根缆绳,最后自己不得不花钱上岸先修网。老军一边安慰着自己,一边继续观察着天气,眉头渐渐紧了起来。老军决定,趁着天气还允许的条件下,再下一网,只是地点略微回调。赤甲红跟梭子蟹,还捎带着一些爬虾,这一网,凑合!“虽然算上油费、人工还是赔不少,但也算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天气好了,肯定能挣钱。”老军似乎心满意足,安慰着自己,下令返航。
自然馈赠来之不易
港栾码头,桑岛渔民将“战利品”交割给鱼贩子的热闹场地。临近中午,老军的船靠岸了,由于大家的“收成”都不理想,他的螃蟹立刻成了抢手货,同样是来自桑岛的周阿姨抢到了其中的大部分货源。因为在船上的分装还属于“粗加工”,周阿姨还要根据每只螃蟹的个头、品种进行精挑细选,赤甲红是一类、梭子蟹是一类,公仔是一堆、花翅是一堆,每一堆每一类都有自己的价格。而我们都知道,螃蟹这类海鲜极其娇贵,基本离开水不长时间就会死,而死蟹的价格更会大打折扣。好在是赶在午饭点前,再加上昨天开海来了不少外地游客。“本地肥蟹,便宜啦!”周阿姨一番叫卖声中,许多螃蟹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老军、大江、周阿姨,一只小小的螃蟹串起了这些人的轨迹,也寄托了我们对于家人的承诺与思念,或是为了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或是为了盖新房子、或是唯一的生活来源、或是仅仅为了给孩子们做一顿饭,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衣文萍)这天气真是小孩子的脸,说翻就翻。前一秒还艳阳高照,后一秒居然大雨袭来,一下子打乱了市民的生活节奏。气象部门预计,今天烟台市以多云为主,气温还是挺高,最高气温在30℃左右。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