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龙口新闻 > 正文

龙口市芦头镇中心泊村建起大糖生产园区 “黄县大糖”正转型升级

来源:烟台日报 2018-11-15 08:14   https://www.yybnet.net/

中心泊村大糖制作现代化车间正在加紧施工。“黄县大糖”作为龙口传统特色产品,长久以来备受欢迎。不过,受传统小作坊生产模式限制以及外来同类产品的冲击,其面临不少难题。“黄县大糖”的主要产区是龙口市芦头镇中心泊村,目前,在帮扶单位和镇政府的助力下,已经筹足资金建起了大糖生产园区,“黄县大糖”正转型升级,继续担当村民增收的“金饭碗”。加工“黄县大糖”一户可增收5万余元据了解,芦头镇中心泊村全村400户,耕地面积700亩,主要种植麦子、玉米等粮食作物,收入很低。旧时,中心泊村每年过了霜降节气,家家户户就开始熬制大糖,中心泊的糖坊大大小小共60多家。改革开放后,中心泊村很多村民开始在家里支锅,开糖坊熬大糖。

据村主任李洪波介绍,通常糖坊内要安一口20仞大锅和一口8仞小锅,即“腰锅”,其腰锅旁边设置供发酵米浆用的泥缸。熬大糖时,糖坊内温度特别高,主要靠烧煤矸石来维持温度。中心泊村的糖坊主要生产条糖、糖板、糖瓜、糖球,每到年底就吸引众多商贩登门收货。因此,近几年来中心泊村迅速发展成为蓬莱、莱州、招远等地年货大集的主要大糖采购点。据李洪波粗略统计,霜降后糖坊加工平均能给一户家庭带来5万余元的收入。

制作大糖的工艺较为复杂,包括泡芽、掐芽、蒸饭、蹲缸、发缸、熬浆、炒糖、上糖、扣糖、切糖、汽糖、挂芝麻等十余道工序。因黄县大糖制作工艺考究,被选入了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应对出路变窄“黄县大糖”转型升级曾经获得荣誉的“黄县大糖”,现如今却危机重重。由于村里的大糖一直是小作坊生产模式,没有品牌企业,大型农贸市场和商超更是进不去。加之,临沂曹县大糖、河南麦芽糖等外来低价糖商品对本地市场的冲击,中心泊村大糖的出路越来越窄。

此外,传统糖坊用煤矸石做燃料,加工大糖时总是冒黑烟,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小作坊的加工模式在当下更是备受消费者质疑,食品安全性是否有保障是近来中心泊村糖坊主们收到的最多问题。“这几年虽然收入没有太大差池,但是大连、威海的一些商贩都不来贩糖了。客户不来了,我们得想法子变变老路子了。”51岁的村民张再杰说。变,才能适应市场,才能谋得新出路。在龙口市芦头镇党委政府和包帮部门龙口市政协办公室的支持下,村内50户糖坊手艺人抱团,成立芝麻糖专业合作社,制作生产统一章程,改进大糖制作工艺,严把产品的生产质量。芦头镇政府也为村民想方法,谋出路,申请省级专项帮扶资金80万元用于中心泊村大糖生产园区的厂房建设。龙口市政协主席吕卫东多次到村里实地调研,与镇村干部一起论证项目规划,并与帮扶企业山东龙口油管有限公司沟通,帮助筹措园区建设所缺建设资金,一方面探索成立芝麻糖专业合作社,由村内每户作坊投资入股;另一方面争取协调上级一部分资金,不足部门再由帮扶企业出资解决。目前,已制定完成合作社章程,正在进行相关认证及购买设备,11月底进行试生产。下步,中心泊村还要筹措46万元硬化进村路,在村南空地建设5间车库,完善园区生产所必备的基础条件。“虽然,园区建设以及以后的生产管理还有待完善。但是村民都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龙口市政协驻村第一书记赵东介绍说。现在,村民们越来越重视“黄县大糖”品牌的保护,正积极学习,寻求新变,转型升级小作坊为大生产园区,努力把“黄县大糖”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YMG记者陆启飞摄影报道通讯员田志祥

新闻推荐

徐福中国史上东渡第一人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秦时齐地(今烟台龙口,原黄县)人,著名方士。龙口市西北部有个徐福镇便因其得名,镇上有仿秦古祠———徐公祠。...

龙口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龙口市芦头镇中心泊村建起大糖生产园区 “黄县大糖”正转型升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