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龙口新闻 > 正文

拨开“绛阙仙都”的迷雾 龙口绛水河命名起源探微

来源:烟台晚报 2019-02-16 09:25   https://www.yybnet.net/

绛水河风光莱山秋色舆地广记

张国安撰文/供图

在龙口(原黄县),有一条发源于绛山一带的河流,叫绛水河。绛水河是龙口母亲河黄水河的一个支流,流经老黄县城东门外,因此城里的人都习惯称之为东河。“绛”,表示大红色。绛水河为什么要用一个代表颜色的“绛”字来命名?笔者曾感到很纳闷。后来查阅资料得知,绛山、绛水河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洚山、洚水河。对于“绛水”与“洚水”命名问题的探讨,在当今龙口文史界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中,笔者试图结合实地考察,钩沉旧志,进行梳理,抛砖引玉,请方家多多指正。

“绛水”抑或“洚水”两种不同观点

对于“绛水”与“洚水”命名问题的探讨,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绛山”与“绛水”是最原始的叫法。分别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其名由色而来,认为龙口周边自古以来有以颜色命名地名的习惯,如“黄县”和“黄水河”等。传说古时绛水河每逢暴雨过后,上游的河水夹杂着山上的泥沙汹涌而下,颜色呈绛红色;二是源于绛山周围流传很久的一个关于绛水河与绛神的故事。传说当年秦始皇来莱山祭拜月主时,当地百姓及众神都得前往朝拜,唯有住在莱山西麓一座小山下的一位神仙不肯就范。秦始皇得知后怒骂那位神仙是犟种,并抽了他三鞭子,但也奈何不得。以后,人们就称那位神仙是犟神。因犟神不好听,便演变为绛神。于是莱山西麓的那座小山便称作绛山,其旁的那条河流便称作绛水河;三是认为与绛山及其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如有学者认为与康熙版《黄县志》引用《广舆记》中关于绛山描写所采用的“绛阙仙都”有关。绛阙,指宫殿寺观前的朱色门阙,亦借指朝廷、寺庙、仙宫等;仙都,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另一种持“洚水”观点的学者则认为,“绛水”是“洚水”之讹,“洚山”和“洚水”是最原始的称呼,与源远流长的洚水河文化有关。

笔者以为,“绛水”之命名由色而来其证据不充分,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充分理由证明“黄县”和“黄水河”等地名中的“黄”字代表黄色。发源于南部山区的河流在龙口有多条,为什么单单这条河流颜色呈大红色并以“绛”色命名?至于来自神话传说的说法,自然不足为信。我们再看能否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线索。

文献记载不一“绛水”“洚水”命名溯源

由于历史变迁,历代的《黄县志》佚失较重。据康熙版《黄县志》记载,黄县修志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知县贾章),崇祯年间续修。但是明代县志未见有图书馆收藏,是否存世,尚有疑问。目前可知的几种《黄县志》均系清代和民国所修。各种史志及地方旧志对“绛水”、“洚水”的记载很不统一。唐宋金元诸国史及《清史稿》均无绛山及绛水河的记载。现将诸版本《黄县志》及有关地理古书对于“绛水”与“洚水”等的记载汇总如下:

康熙版《黄县志》(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黄县知县李蕃续修):“绛山:东南二十里,绛水河发源于此。《广舆记》载‘绛阙仙都’即此。”“绛水:发源绛山,流经县东门外,合黄水入海”。

《读史方舆记要》(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康熙三十一年即1692年出版):“黄水在县东北五里,源出县东南二十里之黄山,流经黄城折而西北流。又洚水在县东北三里,源出县东南二十里之洚山,流合黄水,至马停镇入海。”

《明史》(乾隆四年即1739年定稿):“黄府西南。东南有莱山。西南有蹲犬,大沽水出焉。又东有黄水,东南有洚水,合流入海。”

乾隆版《黄县志》:“绛山:南二十里,西去杏黄山数武,与莱山西北麓仅隔一涧,中峰突兀,迤西、南、北各起一峰,势若交椅。绛水河发源于此。《广舆记》载‘绛阙仙都’即此。”“绛水河经流县东门外,至苗家庄西北入龙湾下,会黄水河入海”。《大清一统志》是清代官方修纂的一部反映清代地理的国家志书:“绛山在黄县东南二十里,绛水发源于此。”“(黄)县东北三里有绛水河。源出县东南二十里绛山,北流经县城东,合黄水河,至马停镇入海”。

同治版《黄县志》:“县南二十里,为绛山(绛,一作洚),为杏黄山。”“绛水河(绛,一作洚),发源于绛山,流经县东门外至苗家庄西北,会老黄河又北至战村入黄水河”。《光绪增修登州府志》:“洚山(一作绛山),县南二十里为洚山。洚水(一作绛水),发源洚山,经西北会老黄河又北入黄水。”

民国版《黄县志》:“绛山(一作洚山),乃莱山西北交系所成。绛水河(一作洚水河),发源于线口即莱山杏黄山间之蒋家山口。”

1995年版《龙口市志》:“绛水河,位于龙口市东部,源于绛山。”

由上可见,康熙版、乾隆版《黄县志》和《大清一统志》采用了绛山、绛水的记法;同治版、民国版《黄县志》采用绛山(一作洚山),绛水(一作洚水)的记法;《光绪增修登州府志》采用洚山(一作绛山),洚水(一作绛水)的记法;《明史》采用洚水的记法;《读史方舆记要》采用洚山和洚水的记法。

康熙版《黄县志》也忽略了它

因为康熙版《黄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黄县志》,也是最早涉及“绛水”及“洚水”记载的一部史料,因此笔者对此旧志进行了重点查阅。当年参加该志修订的共有四名学者。李蕃主修,黄县训导张彦士负责校对。整志耗时八个月,三易其稿最终成书。笔者在查阅康熙版《黄县志》时发现,“绛山”和“绛水”的使用有多处不统一之处,如在《一卷·疆里》:“层峦远抱乎莱绛叠嶂,并峙于龙麓。桑岛横乎其北,洚水出乎其南(见县旧志碑)。”在《二卷·建置》:“慧灯庵在东关洚水河崖。”此两段话中,两处出现“洚水”,在“莱绛叠嶂”中采用了“绛”字;在《卷二·建置》之城池一节:“正德十一年(明代明武宗1516年),知县周淳因绛河山水侵城东北隅,退数武为月城,下作水门泄水。”其中绛河用了“绛”字。

修志当年,李蕃主持重修了县学的尊经阁。本《黄县志》中收录了其名为《重修尊经阁记》的文章。同时又收录了张彦士的一篇文章,其中有“洚水霞明芸阁开,腐儒通籍破苍苔”的诗句。尊经阁位于洚水河边。此处的“洚水”指绛水河。

清康熙十八年(1679)农历十一月,李蕃含冤被捕。临行前,他写下一首名为《临行口占》的诗。诗中写到:“蓬莱洚水未荒凉,冷日悲风只自伤。”此处的“洚水”表示“洪水”之意。

李蕃任时,正值清初黄县多灾时期。水灾、风灾及虫灾等各种灾害给百姓带来很大损失,也是黄县百姓大量逃亡的重要原因。面对灾害,他亲自勘查灾情,组织赈灾,付出了大量心血。

可能由于公务缠身、史料短缺及时间仓促等原因,康熙版《黄县志》在修编过程中,忽略了“绛”或“洚”字的统一使用,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县志的历史价值。

2001年10月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辑《清代孤本方志选》,其第二辑第四册辑入康熙版《黄县志》。此外,2007年10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东卷上编》第二十五册,亦予以收录。

拨开“绛阙仙都”的迷雾

“绛阙仙都”一词,出自宋代白玉蟾的“绛阙仙都一散郎,偶来尘世且佯狂。身中自有长生宝,夜夜飞神谒上苍”一诗。这首诗中描写的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古称缙云山,是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现在是一处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那么,康熙版《黄县志》中有关“《广舆记》载‘绛阙仙都’即此”是怎么回事呢?《广舆记》为明万历年间陆应阳编纂。清朝蔡方炳(1626-1709)又对其增补修订为《增订广舆记》(成书于康熙二十五年即1686年)。此两种版本是目前存世的主要版本。笔者考证时,先是查阅了容易找到的《增订广舆记》。发现其对黄县山川的记载只有莱山。如“莱山:黄县,一名莱阴山。旧称‘仙灵宅窟’。”与此对应,康熙版《黄县志》:“莱山:一名莱阴山,县南二十里,《广舆记》称‘仙灵宅窟’。”因李蕃修订《黄县志》时,《增订广舆记》还没问世,为有把握起见,笔者又到国家图书馆网站查阅了明陆应阳版《广舆记》。两部旧志关于登州府志内容的记载基本一样,均无“绛阙仙都”的记载。笔者认为,《广舆记》作为一部全国权威性的地理志,对于一个县域的地理不可能记载那么详细,当属情理之中。既然《广舆记》没有“绛阙仙都”的记载,那么李蕃有没有可能进行附会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还是有的。作为一名知县,他深深同情百姓因洪水泛滥所带来的苦难,因而更倾向于“绛”字的使用;作为一名文人学者,他喜山爱山,在上任期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精于诗文的他一般不可能不知“绛阙仙都”这一典故,而且受《广舆记》对莱山冠以的“仙灵宅窟”启发,他极有可能到过绛山并把这一带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绛阙仙都”。不过,使用“绛阙仙都”一词,也确实令人叫绝:绛山东依莱山,西面与绛水河一河之隔的杏花山脉上,有座天台山,天台山上曾有座规模宏伟的玉皇庙。这三山交界之处,重峦叠嶂,时常有云雾缭绕,苍翠的山头时隐时现,宛若仙境。综上所述,关于“绛水”和“洚水”的命名问题,笔者赞成“绛水”最初是由“洚水”演变而来的观点,理由是:

一是因为康熙版《黄县志》中有“洚水出乎其南(见县旧志碑)”的描述。“见县旧志碑”,说明以前的旧志采用过“洚水”一词,这旧志一定是明朝或更早的版本;二是《广舆记》并没有对绛山予以“绛阙仙都”的记录;三是有当年的县训导张彦士的诗为证,因为张彦士毕竟也是当年很有名望的学者(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四是根据绛水河在历史上曾洪水泛滥的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绛水河在丰水季节经常洪水泛滥,轻则淹没民田,重则毁坏民屋,两岸百姓深受其苦。这从康熙版《黄县志》对绛水河侵城的记载以及李蕃本身所写的诗中也可得到印证。因此以“洚水”命名这条河流虽不及“绛水”雅,但更符合这条河流的本身特点,及祖先们当时为山川河流命名的习惯。至于河名与山名二者彼此因谁而产生,我认为并无定律可循。吟山咏水是古代文人雅士共同的爱好。位于芝罘中心地带的毓璜顶公园,“毓璜”二字原为“玉皇”,因为山顶有座始建于元代的玉皇庙而得名。清光绪十九年时,烟台当地有一名叫刘次垣的文人提议将“玉皇顶”更名为“毓璜顶”。“毓”原为生育的意思,“璜”原指半璧形的玉。“毓璜”二字既与原来“玉皇”二字谐音,同时又可形象地展现出这里的优美环境。于是有了“毓秀钟灵地不爱宝,璜琮璞玉山自生辉”的诗句。由这件事情,不由让人联想到李蕃对绛山“绛阙仙都”的引用及“洚水”到“绛水”的演变,二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毋庸置疑,无论是“绛水”还是“洚水”,都不是世人凭空捏造的。也许它们在清代以前就互通很长时间了。所以,作为今天的文史爱好者,我们在试图破解谜团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只承认一种名称而否定其他名称的存在。另外,虽然《广舆记》中没有“绛阙仙都”的记载,但这一称谓却早已成为绛山的一张闪光名片,和康熙版《黄县志》一样,是李蕃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创树五个“十佳”再领新潮 狠抓五个“落实”走在前列 市委书记张术平在烟台市2018年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昨天上午,在烟台市2018年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评选表彰了烟台市十佳先进集体、十佳功勋企业、十佳创新人才、十佳招引...

龙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口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拨开“绛阙仙都”的迷雾 龙口绛水河命名起源探微)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