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动作,动作幅度再大些,这样才有美感。脸上始终保持笑容,微笑传达美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自信……”群艺馆培训老师在炎热的天气里,正在给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的学员们认真讲解着动作要领。从2009年开始,群众艺术馆的这个品牌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前往。在群艺馆接受培训的日子里,他们是学生;结业后走向社会,他们又变成了老师。这就是“烟台市群众艺术馆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结业后的学员们深入到城市社区、乡镇农村做文化辅导员,通过文化之水,润泽群众的心灵。截至目前,开展的三期培训班,共培训了200余名辅导员,他们在各自的社区、街道、乡村乐此不疲地进行文化辅导。YMG记者近日深入基层社区,选取几个典型辅导员的事迹感受文化奏响的和谐音符。
为了聋哑人的艺术梦想
李玉平是“烟台市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第二期学员,如今是兴隆街社区文化辅导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兴隆街社区居委会的领导说有28名残疾人,她们很喜欢跳舞,但却没有老师教,了解这个情况后,我觉得自己作为辅导员培训班的毕业学员,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这群残疾朋友的艺术梦想。”
带着美好愿景,李玉平请来了自己原来参加的牵手艺术团里的宋教练一起成为社区的文化辅导员。更成了这帮特殊群体离不开的知心人。为了丰富28名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让她们在无声的世界里用舞蹈形式来热爱生活,李玉平把爱心无私奉献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她跑单位、找关系,为她们找到固定的活动场所,购置了残疾人文体娱乐用品,带领牵手艺术团的姐妹们分头搜集光碟,舞曲、编舞、排练、自费制碟,编排了适合她们的舞蹈节目。这些残疾人中,有一位叫高玉新的聋哑人,平时排练比较刻苦,李玉平常常单独手把手的教她,一段时间下来,高玉新不仅自己领会动作比较快,还能带动其他的聋哑人一起排练。
为了让她们表演更加有色彩,李玉平又想办法四处奔波,拉到了赞助,给她们每人做演出服,购买舞蹈工具。李玉平还专门为聋哑人编排的扇子舞《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在社区文化辅导员结业典礼上进行了汇报演出,当看到她们用手语表达:我们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帮助过我们的人。当看到她们的优美舞姿,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笑脸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感慨万分,这正是因为有爱,才给她们共同的心声、共同的力量,使她们对祖国无限热爱和感恩。“现在,我为这28名残疾人编排的扇子舞《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已经多次参加全市各个社区表演,还参加过市残联文艺比赛。”李玉平说,她们用心感受着舞蹈的优美,用努力来回报所有人的关爱和支持。
关爱残疾人是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文化辅导员,李玉平打点着崭新的每一天,抹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丰功伟绩,只有诚心、爱心、热心和执着的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她的这种精神,时刻在鼓舞着辖区的每个人。
到农村去开拓文化荒地
农村的文化生活,一直是个老大难。可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沟头店却成为全市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位文化辅导员的努力,她叫于维好。参加了市群艺馆2009年4月份第一期文化辅导员的培训后,于维好便受命成为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沟头店社区文化辅导员。参加文化辅导员培训班之前,于维好在一家合资企业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2009年村里新的领导班子上任,深
感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所
以,他们广泛挖掘村内的
文艺人才,以振兴村里
的文化事业。“春节
刚过,村两委领导多次上门做我的思想工作,动员我担任文化辅导员工作。说实话,我们村比较大,有村民520户,1335人。2007年以前村内的群众文化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看到领导那信任的目光,看看村民十分匮乏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便挑起了这副担子。”于维好说。
如何做好文化辅导员工作?从哪里下手?这是起初摆在于维好面前十分棘手的事情。于维好调查了解村里能歌善舞的“能人”,然后再去找她们谈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农村蹦蹦跳跳都被认为不正经,所以必须要让他们转变观念,随后我再去做她们对象的工作,得到他们的支持以后,就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组成了沟头店村第一支文艺舞蹈队。”于维好就这样硬着头皮拉起了一支文艺队伍。
起初舞蹈队只有6个人,于维好一人兼顾队长、编舞、领舞、服装、化妆等多种角色,没有演出服装,她们便自掏腰包购买演出服。没有化妆品,队员就拿来自己的高档化妆品,并帮忙为大家上妆。为进一步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她们对村文化活动广泛进行宣传发动。文艺队的演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参加的队员也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今,村里已成立秧歌队、舞蹈队、曲艺队等文艺队伍5个,成员达70余人。节目也由最初单一的舞蹈到现在的相声、快板、三句半、小品等多样文艺形式。通过组建文艺队伍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做法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和支持。文艺队始终坚持定期排演,村里爱好文艺的青少年也在于维好的带领下利用周六、周日的晚上加入到文艺队伍的排演中。“文艺队不仅提升了大家的文艺水平和文化品位,也成为团结村民的纽带和平台,同时为沟头店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于维好说,今年59岁的于在凤是我们文艺队伍中的一员,在她总挂着笑容的脸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是参加
村文艺队使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性格也开朗了。”凤姨高兴地说。
用文化艺术温暖留守儿童
在沟头店村文化工作慢慢步入正轨的同时,留守儿童又成为一项重点问题,沟头店村的留守儿童大约有百余人,平日由学校管理还好,但到了节假日,特别是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的管理出现真空,不仅使留守儿童在学期内所学习的文化知识造成断层,而且不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此,于维好向村两委班子提出建议,把村内的留守儿童集中管理,成立沟头店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我们根据烟台各地暑期活动营举办的成功经验,将在文化辅导员培训班中所学的艺术形式教给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在暑期学到更多的文化艺术。”
为把暑期活动营办得有声有色,于维好还深入到村里,与有知识、有威望、有意愿的老同志联系,动员他们加入到“五老”队伍,在暑期活动营中充分发挥他们辅导员、宣讲员、帮教员的作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宣传报告、法制帮教、科技指导等方面言传身教,用他们的热情、知识教育关爱着下一代,现在,他们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支强大宣传力量。在沟头店社区关工委的组织下,于维好和他的团队以活动营为载体,还相继成立了乒乓球队、文艺队、书法组、阅读组、硬笔书法组等各种兴趣小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举办了多次形式多样的比赛和汇报演出。为了全面展示暑期活动营的学习训练成果,在“活动营”结束后,她们还举办了一场“青少年暑假活动营”汇报演奏会。截至目前沟头店暑期活动营累计授课达400余课时,150余人次。去年,村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市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
频繁“走穴”却分文不取
马丽娜也是烟台市第一期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的学员,如今在烟台大大小小的群众演出团体和各类比赛中几乎都会看到她的身影。可如此频繁“走穴”的她却是分文不取。
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后,马丽娜首先到义工春蕾艺术团和烟台白桦林艺术团,辅导他们学习舞蹈《吉祥颂》、《山路十八弯》。“这些团员的年龄偏大,舞蹈基础较差,我就从最基本动作开始教,一招一式,一举一动,边说边唱边讲动作,手把手的教会她们跳藏舞怎样甩袖,秧歌怎样拿手绢,辅导他们什么是踢踏步,什么是蹦跳步,她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态度很认真。”马丽娜说。
全市广泛开展“读唱讲做”活动后,作为文化辅导员的马丽娜先后到开发区机关图书馆、新华书店等,辅导他们的业余文化活动。带领他们创编了一些欢快热烈、简单易学并具有时代感的舞蹈,如《欢聚一堂》、《最美是新疆》等。
马丽娜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员工感到有些辛苦,但是也感到很快乐,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团体荣誉感又增加了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对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和加强基层文化团队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化要从娃娃抓起,马丽娜还先后到葡萄山小学和东山文化站少儿舞蹈培训班任教,做小学生舞蹈启蒙和普及工作。从最基本的中国舞考级一级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现已教到中国舞四级。学生们通过舞蹈的学习,培养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也增强了纪律观念。
她给学生们排练出成品舞《闪闪的红星》、傣族舞《醉美天下》、藏舞《卓玛》、秧歌《山路十八弯》、《又唱浏阳河》,并一有机会就领学生们去展演,学生和家长都非常高兴。学生们都说:“听着音乐学习舞蹈,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到下
课时间都不走,还想多跳一会儿。”
马丽娜就是这样一个人,东奔西跑地去教。她也带领自己的团队去义务演出。从初一到初九,五一,七一,十一,……马丽娜都会组织她的团队到南山公园、毓璜顶公园公益演出。她们走进企业,深入基层演出,为企业文化增色添彩。她们走进社区参加社区举办的消夏晚会为市民义演。孤儿院、敬老院更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一年多时间,马丽娜和她的团队不放过任何一次演出和比赛机会,共演出40多场,参加省市比赛7次。取得的成绩有:2009年集体荣获省级大赛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市级大赛金奖两个、银奖一个、最佳表演奖一个、优秀奖一个。个人荣获“优秀辅导奖”,2009年度被评为“优秀社区文化工作者”,2010年7月参加烟台市老年文化节预赛取得第一名,参加全省老年文化节烟台赛区决赛。
市群众艺术馆书记、馆长解维力介绍,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社区文化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他们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培训班的开设也为各社区、业余文艺团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自上而下的基层文化网络,更好地配合“读唱讲做”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秦晨刘艺峰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一处鱼礁潜在价值5亿元,5年后烟台市将形成8大人工鱼礁区群———, 烟台打造海底“绿色银行”
根据《山东省人工鱼礁布局规划(2009-2015年)》,山东省规划了5大人工鱼礁区,其中,烟台就占了三处。有关方面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烟台规划建设34...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