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三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成都举办,会上举行了今年评定的22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授牌,烟台市名列其中(详见11月24日《烟台日报》一版)。
跨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既表明了烟台不断从“烟台制造”向“烟台创造”跃升,又意味着烟台将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对进一步优化烟台市投资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都是创新的有力支撑。凡是科技发达与经济繁荣的国家和城市,无不强调知识产权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无不突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烟台市来说,“烟台创造”是“烟台制造”的升级版,一字之差却意义大不同———制造的重点在于执行,而创造的精髓在于创新。追求创新的城市,才更有活力,富含创造力的城市,才更有核心竞争力。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两者关系紧密———创造力是推动科技、文化、艺术乃至人类一切活动发展的动力;而知识产权则在保护创造力基础上推动引导人们不断创新,力求人人享受科技进步成果。
大力保护并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数量,正是保护和增强城市的创新内核。日常生活中,知识产权与我们息息相关———大到尖端科技产品,小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影视和文学作品,都被深深烙上知识产权印迹。数据显示,烟台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期间,新增专利申请1190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077件;新增商标注册2860件、驰名商标18件、著名商标98件;新增农业植物新品种权5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更值得一提的是,丛林万吨挤压机、麦德津生产内皮抑制素方法、龙源电力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个专利项目获“第十届国家专利金奖”;登海种业玉米杂交方法获“第十届国家专利优秀奖”……这些满载技术创新的专利,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就会变成强大的生产力。
文明富庶新烟台的创造力供给,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这就要求烟台市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造”出更多专利。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9日讯(YMG记者何晓波通讯员董海波孙俪)今天,在芝罘区东炮台风景区海豹湾,相关工作人员证实了警民接力救助的小海豹系从景区内逃离。目前,小海...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