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别让“随地吐痰”吐掉文明

来源:烟台日报 2010-11-05 18:50   https://www.yybnet.net/

近来,记者在市区一些繁华场所发现,虽然多数市民注意维护环境卫生,但道路上的痰迹仍然不少,树坑、垃圾箱周围、公交站点周边等更是成了“重灾区”,斑斑点点的痰迹,令人触目惊心。

早在1300多年前,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撰著的《千金方》中就有“常习不唾地”的记载,劝导人们勿随地吐痰。作为现代人,更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奉劝那些随地吐痰者,做文明人,积一点“口德”。

记者走访:

随地吐痰令人厌

“嗬———呸!”,在熙熙攘攘的北马路上,一位穿着时髦的小伙一口痰吐在人行道上,自认为很潇洒的他一甩头发继续前行。殊不知,此行为不但有损他的形象,破坏了城市环境,损害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在口腔医院、北马路汽车站等公交站点,记者看到一些等公交车的市民,下意识地一低头,把痰吐到了马路牙子附近。每处公交站点周边,记者都能发现痰迹,有的站点周边甚至有十多处。

随后,记者沿着南大街走,沿途也见到不少市民随地吐痰。一位中年男子,一边走路一边抽烟,一阵咳嗽之后,随口朝地上吐了一口痰。有的市民往行道树的树坑里吐,自认为这样做就“文明”了。还有个别市民朝着垃圾箱“使劲”,远远就“瞄准发射”,但他们只是把痰吐在箱体周围,或者直接吐到箱体上,很少有市民随身携带纸巾,把痰吐到纸巾上,再扔进垃圾箱。

司机摇下车窗向外吐痰的现象屡见不鲜。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曾是“司机吐痰”现象的直接受害者。有一次他走路正好跟在一辆出租车左边,当时司机伸出头吐了一口痰,痰随风正好落在他手上。后来,他又碰到过几次与痰“擦身而过”的险情。记者走访时看到,不少司机有摇下车窗向外吐痰的行为。

“清扫街道时,最怕遇到口痰,打扫起来很麻烦。”53岁的环卫工人宫长海说,新鲜的痰迹较为容易祛除,他的方法是用小扫帚搓掉,但已经干掉的痰迹则很麻烦,需要用水先湿润,然后再用小铲子铲除。本来环卫工人每天的劳动强度就很大,还要为随地吐痰的市民“埋单”,加重了工作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烟台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环境美了,生活也好了,但在小街小巷,仍然能看到随地吐痰等一些不文明、不卫生的现象,这与文明城市的形象格格不入。采访中,不少市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让更多的人树立文明光荣、陋习可耻的是非观念,让更多的人把告别陋习、提高素质变成自觉的行动,使城市变得更加文明、美丽。

专家解读:

一口痰里有上万病菌

随地吐痰不但有失文明,而且会传播疾病,危害极大。

“别小看一口痰,里面‘驻扎\’着成千上万的病菌。”市卫生监督所孙钦敏科长介绍,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没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当于细菌“培养基”,一口痰中会存有成千上万的病菌。通过痰液可能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

此外,细菌中的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可以在干燥痰中存活数月。如果一个链球菌随风飘散,尤其是在冬季及初春干燥、寒冷的季节,被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健康人吸入感染后,可出现急骤高热,伴寒战、咳痰,有时会有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等症状。

执法者说:

监管吐痰有点难

“目前,城管执法人员抓住随地吐痰的市民,以劝导为主。”芝罘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涛告诉记者,根据今年3月出台的《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50条规定,发现随地吐痰行为的,由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劝导、告诫,因此,城管大队取消了罚款10元的处罚。从近段时间反馈上来的执法信息来看,大多数的市民服从劝导,及时改正,擦掉痰迹,但也有少数市民扭头就走,不予理睬,甚至向执法人员说脏话。

城管执法人员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在每条街道、每个小区巡逻,监管随地吐痰的行为,还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从珍爱生命出发,除陋习,树新风,相信大家都能做到。

市民建言:

推广清洁袋和纸巾

市民刘先生建议,生产和推广便于携带的、由环保材料制成的个人清洁袋,袋很小,有锁口,能够轻松简单地打开或封上。在公共场所、临街单位放置清洁袋,采用抽取式,不必专人看管。

有关部门还应经常开展活动,在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免费发放纸巾,印上“爱护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宣传语,使人们养成携带纸巾的习惯。给环卫工人、保洁员配备小纸巾,纠正吐痰者不文明行为的同时,递上一块纸片。各超市、商店应以“接痰纸巾”作为促文明之举,摆在醒目位置,低利销售。

■说长道短

自律·劝导·重罚

共遏吐痰陋习

姜春康

随地吐痰看似司空见惯,但在不少市民看来,却是最让人讨厌的陋习之一。有网站做了调查,结果显示随地吐痰被称为“十大恶习之首”。随地吐痰,不文明,受人反感。曾有一个段子戏称:“我在马路边,看到一块钱,我想捡起来,一看不对劲:这,是谁吐的一口痰?还吐得这么圆!”可在生活中,这个段子经常上演现实版。城市中,干净街道上,不少行人腮帮一鼓,肌肉一缩,一口痰便蓄势待发。文明市民吐在垃圾桶或手帕里,不讲究者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头一甩便“就地解决”。

痰,危害不小。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零点几毫克的痰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有害物质,一口带菌的痰液形成的飞沫可以污染周围数十米。许多疾病都因痰而传播细菌,扩大疫情,破坏环境。

随地吐痰作为“十大恶习之首”,行为简单,影响很坏。首当其冲的是与吐痰个人的素质不高,其次是方便程度受限。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公共场所地上摆放一痰盂,过往行人却视而不见,把痰随意吐在其周围,痰盂里清水依然,地上痰迹一片。这“纪实片”让人汗颜。但这样的宣传很有必要,不是每个市民都高尚道德,都举止文明。当然,随地吐痰的人也颇有“怨言”:要吐时周边无垃圾桶,这怎么办?吐在地上也属无奈。这种狡辩,给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应当人性化一点,让吐痰方便些,如昆明就防范推广吐痰袋,免费发出几十万只“龙涎袋”,一只硬壳小纸袋,里面装有能迅速吸痰和消杀病毒的药剂,当市民不方便时只要打开袋子,就可以吐痰,方便时再把它扔进垃圾箱,这样即方便又卫生,又避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危险。

要避免随地吐痰的恶习,一要市民管好自己的嘴,二要有方便的解决预案,同时还要施以重罚。在香港,随地吐痰实施定额罚款600港元;在新加坡,随地吐痰者第一次罚款600美元,第二次罚款1200美元。我国各个城市,有的地区罚50元、有的也高达200元。这些,都值得效仿,因为重罚之下难出莽夫。

YMG记者韩云全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市领导会见辽宁本溪考察团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昨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江汀在东方海天酒店会见由辽宁省本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世伟率领的政府考察团一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强参...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别让“随地吐痰”吐掉文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